圖/文: 查無旅人

坐在捷運上常常看到一群又一群學生,每個穿著制服有著自己的打扮跟行頭:端莊短直髮紅唇的全智賢、滿髮金色講話卻永遠不清楚的小玉、一身刺青又光頭的饒舌歌手……。有趣的是,在車上常常看到左邊一群全智賢、右邊一群小玉,只是高矮胖瘦不同,大家都想要成為那個心目中自己最崇拜、最想成為的那個人。不只是學生,好多大人們也都這樣子:三重劉德華、泰山金城武……好像被自己或外界眼光制約,要設定成理想的自己來作裝扮。

很多人跟我一樣:作自己就好啦!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但每每看到更多外來的美好,又覺得只做自己不太夠。總是,在做自己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喜不喜歡。最近這幾篇文章都是透過瞭解傳統文化的技藝,來瞭解自己的文化和內涵,總是要先瞭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適合或喜歡什麼嘛!

 

小時候不管你願不願意,信仰是什麼,一定會被長輩帶到附近的寺廟走走繞繞,一進去多少會被裏面的裝飾吸引:屋頂的龍飛鳳舞、廟簷的七俠五義、寺內的金碧輝煌……。台灣的傳統藝術文化很多來自傳統宮廟建築的裝飾,以陶藝燒窯為載體,或用中國神話中的神獸,寓言人物等型態等來構成故事。

傳承閩南而來的文化,這些廟宇建築的裝飾陶藝有固定的施作方法,也反映出香火鼎盛的程度,一般可以分為剪粘與交趾陶兩種。

 

剪黏顧名思義就是把陶瓷片切割成適當大小,再黏貼成形的一種傳統技法,可以使用馬賽克拼磚的拼貼方式,也可以運用立體貼法讓型態看起來不同,所以剪黏就是一種立體的馬賽克拼貼。剪黏必須先將型態的體先做出來,再開始拼貼。拼貼的陶瓷一般是用各種顏色又薄的專用瓷碗來進行,師傅會使用類似老虎鉗的工具來進行修剪並黏貼。

交趾陶就不太一樣,古代交趾是指現在越南的位置,交趾陶是被日本取名的,是一種用低溫釉藥燒製的技法,在台灣又可稱作嘉義燒。先製作形體的輪廓,再製作各部位的零件,以手或工具附載形體上,素燒後再釉燒最終而成。

 

這天老師先簡單示範了製作方法,手必須一直保持濕度才不會讓坯體或各部位零件產生乾燥龜裂。以一個傳統龍頭為例,先製作本體的嘴巴,接著一個部位一個部位慢慢邊做邊黏貼上去:頭髮、鬍鬚、耳朵、鼻子、鼻樑皺褶、眼睛、犄角……等等。

本以為不過就是小孩子捏黏土,沒什麼好值得學習的,沒想到自己正式來才知道有多難,根本沒空拿起相機來好好記錄過程。把濕潤的陶土在未乾前要搓揉成自己想像的長度與份量,末端還要控制變尖銳的程度與角度,根本完全難倒我了!上完一堂兩小時的體驗課,我不只手上沾滿陶土,連身上、桌上、相機弄得到處都是……。

 

交趾陶的技法在於捏塑形體,捏的部分是指不管主體或零件都能完整作成自己想要的形狀,並且保持外觀簡單乾淨不龜裂;塑的部分是指結合零件時的完整程度,包含結合時的手勁與技巧,以及結合後對主體的修整等。說真的,試做過才覺得這些技藝都是台下十年功啊!

這些技藝,老師開始使用別種方式在教學,讓小朋友使用輕塑土或紙黏土的方法製作,讓一般工藝課或體驗課快速得到結果。傳統台灣工藝技術到現今,也用另一種方式在傳承給下一代。

 

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我們不斷在追求更高層次的時候常常迷失了自己,傳統有時候不一定是老舊或捨近求遠。劉墉的三本書: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無非都在激勵自我內心;要成為心目中最崇拜或最想成為的,也許瞭解自己、瞭解身邊最傳統的人事物,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探索更多來自 Asus Design Cent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