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s: ekaterinagorbacheva.arttaylorbrobbins / ROG Andrean / ROG Official Data;共同設計師:ROG Andrean;統整撰寫:ROG Lovelock

/hallo again/

ROG ZEPHYRUS G14-ACRNM RMT01得到廣大迴響之後,ROG團隊持續思考如何將跨界出圈的效益擴大,故與機能潮牌ACRONYM再次合作,且藉由更深入地討論使用者經驗與整體架構,讓ACRONYM能在更前期就開始構思,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提出更多挑戰電腦產業極限的想法,最後誕生出了ROG FLOW Z13-ACRNM RMT02這台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聯名機種!

ROG ZEPHYRUS G14-ACRNM RMT01 (2020)

ROG FLOW Z13-ACRNM RMT02 (2023)

與其他同性質品牌,僅是將各自的LOGO或Pattern放上的聯名手法大相逕庭,ROG團隊想要呈現的是,真正具有如ACRONYM擅長的機能服飾的美感以及特點,同時能夠以ROG本身對於電競、研發以及製造的專業所能呈現的聯名產品,故選擇了更為艱辛但更為有深度的做法,徹頭徹尾的重新解構,再定義電競筆電的使用者經驗,欲帶給使用者前所未有的遊玩體驗!而從前只要提到電競筆電,大家的第一印象大概都是15至17吋,3公斤起跳的重型裝備吧?RMT02卻是反其道而行,在僅僅13吋的機身中,對於性能毫不妥協,也因其緊緻的Layout設計,使攜帶性的設計概念成為RMT02的核心價值。

對於性能毫不妥協的緊緻機身,帶出以攜帶性為核心的使用者體驗 (小編僅作為比例尺使用)

/the team, the value/

這次的ROG FLOW Z13-ACRNM RMT02聯名專案的背後,在設計端有著強悍且精實的團隊成員負責各項專業工藝的操刀,除了大家熟知的ACRONYM主理人Errolson Hugh,還有為Marvel Studios設計鋼鐵人服裝的知名工業設計師暨概念藝術家Phil Saunders;平面藝術家Raf Rennie;背帶配件設計師Brandon Smith;Race Service創意總監Rod Chong;以及ROG工業設計師Andrean Tean。設計團隊以ACRONYM擅長的機能前衛設計,搭配高科技的材質使用,重新思考筆電這一項相對冰冷的電子產品,如何與使用者之間互動,使用者又如何藉由此裝置與環境互動,藉由有機的圖像化設計,賦予筆電更富有詩意的氣息,再搭配ROG團隊於精密工業與工藝的高掌握度,以更精密細小的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工藝,花上相較普通機台更多的時銑削雕刻出佈滿細節的外觀,賦予機台奢華且略帶異形感的外觀,讓筆電不再是僅以四塊平板組成的架構而存在,更像是具有生命力的動態雕塑!

以精密CNC工藝銑削出的,富有詩意的外觀細節

/design that speaks/

講到雕塑,則不能不提到在RMT02機身上,那顛覆以往大家對於產品上的加工印象,留下精密CNC工藝在製造時所留下的刀痕路徑,將從前覺得需要被二度加工去掩蓋掉的加工紋路,轉化成一種頗具RAW感的獨特產品美學,而這樣的美學概念則是在專案前期集思廣益時,常與汽車打交道的Race Service創意總監Rod Chong,向團隊展示他正在設計的,處於未完成狀態,銑削圖案清晰可見的訂製輪框後,設計團隊決定將原型外觀的真實感融入RMT02的設計語言當中,這樣以產品本身的製程工藝直接顯現出產品的特色以及想要傳達的核心理念–“truth to material”;而在圖形的設計上,平面藝術家Raf Rennie則是從日本設計師兼雕塑家五十嵐威暢在六零年代所創作的一系列利用銑削技術製作,以清晰可見的台階創造深度與銳利邊緣的3D雕塑,加上從Raf Rennie家鄉多倫多的安大略美術館中展示文藝復興和中世紀的雕刻品的展覽中擷取靈感,Raf Rennie在展覽中如梳子或水杯等日常物品上發現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精心製作且美麗的場景圖畫,產生出了想要創造一台同樣具有美感與愛的電腦的想法,因而設計出機身上富有詩意與神祕感的圖樣,同時也讓機台重量更加輕盈;雷射雕刻也為機身表面增添了吸睛的細節,醒目的“ACRNM”程式化徽標與機身上其他地方的簡潔線條和字體形成鮮明對比。Raf Rennie從《我的英雄學院》中大膽而充滿活力的Deku那裡汲取了標誌的靈感,靈感來自這個角色不顧一切追求新高度的動力,Raf Rennie想要確保有一個具有衝擊力的符號來平衡機背上其餘部分的對稱性和實用性設計;Raf Rennie還為這個專案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字體,靈感來自設計師Wim Cromwell在六零年代的作品,隨著電腦變得愈來愈普遍,Wim Cromwell想要創造一種更易於閱讀的字體,因此他消除了所有曲線、六角線和對角線,從而產生了一種只有直角的字體,借鑒RMT02作為未來機器的理念,Raf Rennie為RMT02修改了Wim Cromwell的原始字體,代表人與機器的交流,並探索語言和電腦將如何向未來發展。由工業設計師暨概念藝術家Phil Saunders所定義的機身outline、防撞邊框、腳架等則在上述的核心理念下,為RMT02那與眾不同的吸睛特徵增添了機台的實用性與機能性。而”truth to material”從使用者經驗的角度切入也就是”最直覺的使用”,直覺使用的部分,便是以機能導向的ACRONYM長久以來的強項,當這一強項體現在RMT02上時,除了藉由機身上的有機圖像刻痕,讓使用者在拿取或攜帶筆電時,皆能穩固地以任何角度握持機身;可讓使用者能在不同使用情境,無論日常生活、遊玩時,或是工作時,在使用筆電時能事半功倍的背帶系統更是功不可沒!背帶系統的設計,讓筆電成為了時尚的可穿戴式裝置,且有多種穿戴方式:想像當你離開咖啡廳或辦公室時,不需再將筆電等裝備收進背包中,可直接將RMT02背著就走;亦有可將筆電穩固靠在身上,讓使用者的雙手可被解放,去做其他任務的Producer Mode;而身為與ACRONYM聯名且共同設計的機種,RMT02當然不能少了能與ACRONYM服飾互相結合互動的InterOps Mode!

清晰可見的CNC加工刀痕路徑,不僅為RMT02的獨特美學,更直接了當地傳達了產品本身的核心理念

鍵帽左下角為Raf Rennie為RMT02專案創造的全新字體;且若注意看會發現Z鍵上多了”PAST”的字樣,這是因為Raf Rennie認為這台機台是為創作者設計的,他們時常使用Ctrl+Z快捷鍵來”Undo”步驟,他認為這與”過去的存在狀態”間的關聯是很自然的

堅固易用的背帶系統之細節

讓使用者能非常直覺地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筆電時能事半功倍的各種模式

/just the beginning/

而在此次深度地與ACRONYM以及各領域的設計專家合作的專案中,設計團隊從開始學習了解各自的”語言”,到能夠開始”溝通”的過程中,互相碰撞出了許多的火花,ROG團隊也藉此習得許多原本意想不到的設計方法與呈現手法,想必亦會將此些經驗應用在未來的專案設計當中,大家敬請期待!

/////////////////////////////////////////////////////////////////////////////////////////////////////////////////////////////////////////////////////////////////////////////////

“除了為精益求精而產生的,工藝與製程上的困難之外,此次ROG FLOW Z13-ACRNM RMT02在執行過程中也因疫情的緣故,使遍佈世界各地的設計團隊成員無法面對面進行討論,而當疫情趨緩,終於可以飛往L.A.時,累積了數月的問題一次就解決了,讓我深深體會到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性,人性的某些部份依然是虛擬介面無法取代的,尤其在工業設計的領域中更是如此!”

Andrean Tean, Senior Industrial Designer of ROG

 

/related info/

RMT02 Design Story | ROGxACRONYM

ROG FLOW Z13-ACRNM RMT02 Launch Film | ROGxACRONYM

ROG FLOW Z13-ACRNM RMT02 – Demonstration video 1 | ROGxACRONYM

2023 ROG Flow Z13 ACRNM RMT02 | ROGxACRONYM Unb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