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ROG Official Data ;統整撰寫:ROG Lovelock

農曆年後的第一篇文,延續上篇2023年1月的文章–“SHOULD WE HAVE CONNECTED?“中提到的”創作的基因:書籍、電影、音樂,賦予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無限創意的文化記憶“所點出的遊戲與文化議題,在小編詳閱了此書後,亦有所心得,想在這邊分享給熱愛遊戲與ACG文化的ROG粉絲們~

首先,大家或許對此次的文章標題有著些許的疑惑吧?在這邊解釋一下,所謂的MEME原意是指,可藉由模仿來傳遞與轉移給他人的”文化記憶”,而現今我們所熟知的MEME則是由Internet MEME(網路迷因)簡化而來的,就如GENE能透過人與人連結而傳承下去,MEME也能透過人與書籍、電影、音樂,甚至是遊戲等媒體的連結而傳頌。任何事物與人(ME)皆蘊藏著故事,而這些故事藉由ME與ME(ME+ME)的連結堆疊、擴張之下,多個ME的集合體就是MEME,有時平常沒特別留心的事會突然產生連結,例如死亡擱淺這款遊戲的概念都還沒出現時,在冰島旅行的小島無意間聽到冰島樂團–Low Roar的音樂,在思考死亡擱淺的第一支預告片時,就驀然想到他們的歌–I’ll Keep Coming;而像是死亡擱淺當中演出的演員們,也是因為小島秀夫看過他們演出過的作品,並且欣賞,而因為欣賞,進而想要與他們一起工作看看,最後ME與ME串聯在一起,產出了死亡擱淺這樣,玩法獨特且富含深意的曠世巨作!小島亦有提到:”人的MEME,光憑模仿過去的MEME,是無法創造未來的。只考量商業因素的話,模仿或許是安全且低風險的方式。不過,我們不能沒有ME+ME的+,不能不去創造連結。”而這一點則與ROG英雄所見略同,ROG這個品牌與其旗下產品的存在意義是:”無論是人與人或人與故事,讓世上所有玩家藉著匠心獨具的ROG產品以及ROG SAGA故事,進行ME與ME的連結,產生出ROG獨有的MEME,並讓它不斷地藉由各地的ROG粉絲擴散、傳承。”而不是為了純粹的商業考量!也因此才能看到ROG不斷以For Those Who Dare的無懼精神提出許多瘋狂的IDEA,讓ROG粉絲們在擁有卓越遊玩體驗的同時,亦能藉由ROG這個品牌,讓彼此之間能有所連結,凝聚在一起!

而在書中小島秀夫提到了許多他所喜愛且影響他頗深的MEME們,不難看出有些MEME成為了小島所製作的許多知名遊戲作品的養分,遊戲中蘊藏了大量消化過後的MEME資訊的影子,有些轉化為故事大綱、架構,甚至是一些恰到好處的小彩蛋與梗的安排,例如:”潛龍諜影3:食蛇者”中,THE BOSS將主角Naked Snake(野狗)培育成一名戰士,隨後因”未來的生涯選擇當狗還是貓”,他們對峙時的靈感就是下意識地來自於Paul Gallico的”珍妮”一書,此書敘述著主角因意外突然變成了一隻貓,但無法融入貓的社會,在潦倒的生活下遇見母貓珍妮,並學習如何當一隻貓的故事;又如:敘述著小四的準人帶著由鄰居屯田爺爺所託付的一只發不出聲的音樂盒,由東京到鹿兒島的路途中目睹了電車的事故現場、原爆圓頂館、特攻隊基地等許多人死亡的地方的,由直木賞作家朱川湊人所撰寫的”音樂盒”這本小說,加上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所遇到的”東日本大震災”,引起了小島的共鳴,重新檢視並思考了,該如何理解與承受這場災難,接下來又該如何行動等等,而為了交付獨一無二的物件,踏上被凌虐的土地,進行遠征,這樣的一個故事是否有種既視感呢?筆者認為這就是被稱為送貨模擬器的”死亡擱淺”的概念原型;再如:想出”惡童日記”、”二人證據”、”第三謊言”的匈牙利裔女作家–Ágota Kristóf,1935年出生於匈牙利,1956年因匈牙利發生動亂,以難民身分經奧地利流亡至瑞士,到逝世之前皆住在法語區,是一位以法文這樣的非母語創作的作家,其所居住的村莊於二戰時遭德軍佔領,被迫使用德語,蘇聯解放此地後,又被強制學習俄語,在戰火之中,她的母語–匈牙利語不斷遭到掠奪,最後使用非母語的”敵語”,將”被迫喪失言語的悲劇”昇華為文學,這樣的概念是否也與”潛龍諜影V:原爆點&幻痛”中,因戰亂,村子不斷被不同國家所佔領,不斷被迫學習敵語,失去了母語語自己的祖國,最後進而散播具有能附著在不同語系的使用著喉嚨上的聲帶蟲,想要讓強勢語言消逝,打亂世界秩序的Skull Face,有異曲同工之妙呢?而上述作品皆只是小島秀夫所吸收轉化的MEME的冰山一角而已,若非透過大量地閱讀、觀賞來攝取MEME,我想潛龍諜影與死亡擱淺兩項影響遊戲界匪淺的重要遊戲作品或許就不會誕生了吧?

嘿嘿,以為這次就純粹只是好書分享嗎?如果是有長期Follow ROG的粉絲,應該多少都會知道ROG是有著ROG SAGA這樣一個世界觀與故事的吧?這就是ROG與其他電競品牌不一樣的地方,ROG企圖以ROG SAGA的故事,將ROG粉絲們帶入ROG所塑造的世界當中,藉由更沉浸、更全面的體驗,得到更深刻豐富的使用者體驗,並藉此將ROG的MEME散播與傳承出去!例如RE:IGNITE | ROG這支Brand video中具有銀翼殺手影子的城市風貌,第五元素裡的飛天計程車,暗藏在大樓中的1Q84與APPLESEED等字樣;男角Akira造訪的臭豆腐店,以及桌上的摺紙獨角獸;猶如1984老大哥在看著你的海報;與白兵一樣整齊的雜魚部隊,甚至連歌曲都找來《NieR Replicant》的歌手Emi Evans獻唱!

RE:IGNITE | ROG 

再來像是腳色設定與動作場面的致敬彩蛋(銀河便車指南、創世紀、阿基拉、航海王等等);又或是在機台上、產品影片、產品網頁中,反向操作加入ROG SAGA符號、人物及世界觀風貌的手法,皆是在藉由文化記憶的堆疊與傳承,讓ROG的DNA能更深刻地刻入ROG粉絲的心中,並讓轉化過的ROG MEME繼續傳承下去~

腳色設定與動作場面

機台、產品影片、產品網頁

講了這麼多,不知道眼尖的你有沒有發現,此篇文章的標題封面,亦是致敬了攻殼機動隊的哪個名場面呢?!沒錯,就是草薙素子開啟迷彩一躍而下的畫面喔~ 那這麼帥的圖只有小編有嗎?當然不可能,歡迎大家至ROG的官網桌布區下載更多精心製作、帥氣滿點的桌布,在信仰充值得同時亦將ROG MEME傳播出去喔~

最後附上幾項與ROG SAGA有強相關的ROG產品、網頁與影片,讓大家來自行發掘其中藏有的文化記憶與彩蛋~

ROG SAGA 腳色背景故事影片清單

RE:ASSEMBLE | ROG

2023 ROG Strix SCAR 16/18 – BEAT THE BEST. BREAK ALL LIMITS. | ROG 產品影片

ROG Strix Scar 16 (2023) G634 產品網頁

2023 ROG Zephyrus Duo 16 – Two screens. Zero boundaries. | ROG 產品影片

ROG Zephyrus Duo 16 (2022) GX650 產品網頁

2023 ROG Zephyrus G14 – Every Game Is Your Game | ROG 產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