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一天 / 圖: Yalin Wu, Asus Official Website


你有看過、或想像過摺疊螢幕筆電嗎?

摺疊螢幕筆電一直是一個「新概念」,從過去的創新想像到今天,我們終於迎來不僅是技術成熟、人類生活模式也已向前演進、對摺疊筆電更「合時宜」的時代。在今年初的 CES 消費電子展,Zenbook 作為華碩追尋創新精神的代表產品線,又再一次地將想像實現,與技術合作夥伴攜手開發了驚豔四座的  Zenbook 17 Fold OLED,挾帶滿滿關於筆電的開闊新可能,來到我們眼前!

 

多元模式,滿足新時代混和生活的各種面向

 

2020年起,全球疫情加速了人類工作生活模式的變革、打破種種框架,也改變了我們與科技的依存關係。工作與休閒的界線模糊、隨處能辦公的模式漸成主流。因此,在技術的落地之外,Zenbook Fold 誕生的意義更是翻轉傳統筆電的新使用情境,與使用者一同進化。在一台筆電之中實現六種模式,為高移動性、高生產力、且工作生活彈性的未來工作者,帶來更適切的產品體驗。

全屏的 17 吋 OLED 大螢幕,對折便成為 12.5 吋的筆電,搭配藍芽鍵盤可以靈活運用、自由攜帶,展開的大螢幕除了做為平板,也能站立如桌機般使用;休閒時,如書一般的型態,帶來更近似展頁閱讀的使用行為。

Zenbook Fold 裡裡外外的組成,從看不到的機構、摸得到的質地,無不是全新的嘗試。從設計執行的角度看,想必經歷了與其他的筆電產品相比來得特別、也特別不容易的開發歷程。因此這次探探設計邀請到了兩位主要負責設計師 — 工業設計師 Yalin 與色材質感設計師 Alex,與大家分享這台創新機種的設計思維、開發故事!

行動與生產力兼備,滿足最常用基本需求為優先

這個專案是怎麼開始的呢? 可以分享決定做摺疊螢幕的背景或觀點嗎?

Yalin: 摺疊螢幕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概念,這個專案的起點是合作夥伴相關技術的成熟,我們作為硬體廠有機會一起合作、把概念實現出來。同時如同 2022 Computex 的點評所說,後疫情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模式逐漸融合,我們看到了行動力與生產力兼備的產品需求出現。因此我們與合作夥伴 (Intel, BOE Technology Group) 一起推廣新的技術,讓一台筆電可以多元的兼備平板、筆電、桌機,也做為推動人類科技生活前進的助力。

這次的機種竟然有六種使用模式! 可以分享背後的設計思維或使用者洞見嗎?

Yalin: 首先吋別的設定很重要!

使用者最常需要的是筆電模式 (Laptop Mode),摺疊起來時,我們要滿足接近一般13吋筆電的操作體驗,這是最具實用性的優先考量,這樣的尺寸搭配實體鍵盤就能有標準的鍵距,能帶來跟一般筆電相同的操作體驗。而展開攤平之後,成為17吋的大螢幕桌機模式 (Desktop Mode),能符合多工、分螢幕多視窗的需求。這是最主要的兩種使用,在摺疊與攤平的尺寸設定上要優先滿足的體驗。

另外延展模式 (Extended Mode) ,能把藍芽鍵盤移開使用,讓姿勢更舒適;縱向的螢幕延伸,提供了彈性,尤其在瀏覽網頁上幫助很大。螢幕虛擬鍵盤模式 (Laptop Mode with Virtual Keyboard),則是考量到讓使用者可將鍵盤留在定點,輕便的只攜帶摺疊螢幕本體出門時,也能隨時解決需要鍵盤的打字需求。攤平在桌面上,平板模式 (Tablet Mode) 更提供大面積的互動與瀏覽。

因應體驗以 NB/PC 模式優先,書一般瀏覽的閱讀模式 (Reader Mode) 就有所取捨,拿著瀏覽的使用上會相對感覺到重量。因為這是第一代的創新產品,前期有很多的想像假設,期待在使用者一段時間的使用體驗後,可以發掘幫助我們未來更優化的洞見!

可以分享關於這個摺疊螢幕機構的開發嗎?

Yalin: 因為這個摺疊螢幕要如筆電一般,達到 180度彎折隨停的扭力,也就是折任何角度都可以停留,這其中的設計很複雜、也很吃合作廠商的能力。與摺疊手機不同,由於螢幕尺寸大,重量重,過程中不斷與廠商溝通,壓縮轉軸機構的量比,兼顧信賴度與穩定度。我們採用螢幕與轉軸重疊的設計,並在外型上透過設計顯薄。桌機模式後方腳架的部分,也同樣探討了減重的設計,在穩固性、合理使用角度與減薄的目標之間取得平衡,而其中也會影響到轉軸結構,都有很多牽動因素要克服。

不可思議的玻璃光紋、科技感與優雅的材質搭配…

這次在外觀上,選用了很特別的材質,可以聊聊背後思維嗎?

Alex:  Yalin 跟我們討論時,首先提出的是功能需求。

因為機台背部需要摺疊,所以結構上不能是硬的。因為摺疊以及手感考量,最初就設定以軟料作為最主要材質。另一方面,因為開闔時書背的布件會滑動,便需要搭配的是堅固的材質,來避免布件滑動的刮傷。所以蠻早就確認以軟料、與表面堅硬的玻璃作為主要材質設定。反倒是玻璃下面放什麼、布料的顏色與表面紋理,花了較多討論。

我們找了很多樣品討論與篩選。近期常看到 “Deco Film” 的應用趨勢,在手機平板上普遍被使用,在質感上更優於傳統常見的噴漆、IMR材質等,很幸運的我們有蒐集相關樣品資源。因為這台產品的摺疊技術方面是很新的,因此我們也希望在工藝上也走在很前面。加上這台機種是科技黑的創新科技感,在 Deco film 效果搭配上,選用了很新的技術,帶來低調深邃的紋理。它的光紋紋理非常非常細小,外觀可看到很神奇的顏色變化!

 

Yalin: 這個光紋真的蠻有趣的,它有一個主光紋的變化,同時反射到環境光,在轉動它的時候會感受到兩個層次的變化,呈現很細膩的細節層次感。過程中一共找了五間廠商! 而這個光紋也承襲了 Zenbook 傳統同心圓紋理的設計語言,以放射光紋來詮釋,而 A Monogram 就置於光紋中心。另外,A Monogram 是以玻璃表面亮霧的作法,呈現細膩質感。

另外,因為產品本體要訴求外型上的極致,整體的配置是非常緊湊,讓形體要達到一定的輕薄便攜,因此我們採用鎂鋁機殼,因為鎂鋁可在外型上做到極薄,展現科技含量。而中間的皮料除了滑動的功能性,包含在摺疊起來手持的部分、鍵盤附近雙手打字的位置,都以皮料對應手會觸碰到的地方,與鎂鋁的科技感做優雅的區隔劃分,完美搭配。

 

各種創新疊加,終究還是溝通最難!

在這個專案設計歷程中,最困難的挑戰是什麼?

Yalin: 廠商的溝通!

大家通常會直覺的認為這樣創新的機種,應該是技術部分最難吧! 其實反而是外觀各部份的整合、各面向的執行困難重重。這次接觸到很多新的廠商,需要磨合與熟悉雙方的標準;而即使是有合作經驗的廠商,由於這次和傳統筆電過往形式、工法都有太多不同,許多過去建立的合作認知也都要砍掉重來。要把每個部份的眉眉角角,經過很多的定義,溝通到相同的共識與品質要求,反而是這次經驗最挑戰的地方。

這次的設計過程中,有什麼有趣或特別的經驗嗎?

Alex:  對 CMF 來說,能夠把玻璃當作裝飾件的機會並不多,所以這次能在筆電上運用這樣的材質、做出跟過去很不一樣的效果,對我們來說是很特別的經驗!

而如同 Yalin 分享的,由於這次製程限度範圍非常寬,製程有非常多層、涵蓋很多的工藝疊加,在溝通討論上的挑戰、去控管每一個工段,讓整體加在一起是我們要的效果,比起其他單純的製程真的相對不容易,過程中長了知識、也是很不同的經驗。

另外一個蠻厲害的是,在這次 CES  發表後,我們工作常使用的國際趨勢網站 WGSN 有介紹這一台,而且將 Zenbook Fold 登上了趨勢報告的封面!

 

最後,期待 Zenbook Fold 帶給使用者什麼樣的新價值呢?

Yalin: Zenbook Fold 的設定是特別為「開創者」所打造,給那群追求巔峰極限,思想不受框架限制的人。希望這個產品能更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的能量可以發揮到哪邊,幫助他們持續對探索新科技、新事物維持熱度 。我們做這產品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跟這群人一起前進探索!

 


 

從兩位設計師的訪談中,感受到了 Zenbook Fold 滿滿的挑戰與艱辛過程,同時也交出漂亮的成果。尤其在材質上的細膩規劃與新嘗試,照片不易展現的精緻光紋、觸摸才知道的皮料質地,在外觀細節上的體驗感受,想必真的很不一樣! 就讓我們待 2022 年中上市時,實際感受 Zenbook 17 Fold OLED 本人的風采囉。

全球開創精神的使用者已經準備好了— 你準備好一起迎接折疊筆電帶來的工作新風景了嗎?

看個影片,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