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 攝影師:Startup Stock Photos,連結:Pexels

在2021年1月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自從疫情開始之後,90%的使用者研究員曾經full-time在家工作過!而設計中心的我們,也在疫情期間發展了許多線上進行使用者調研的方法 (可以見這篇文章: Same methods different approach: Conducting user research amidst a pandemic | Asus Design Center)

除此之外,分享和組織使用者insight的方式也需要跟上腳步,這邊文章中介紹一些小工具給大家。


  1. 報告動起來:面對面的報告時,可以用實體展示的方式讓聽眾了解使用者的使用方式。但是不能實體展示的話,就可以利用影片和GIF動圖讓報告更生動。

ShareX 這樣的小工具,可以快速錄製螢幕畫面成GIF,不用再經過各種轉檔工具!而且GIF的檔案較小,非常適合放在PowerPoint中,播放時出現問題的機會也比較小。

除了錄製,ShareX還可以事後編輯影像,如加上馬賽克保護個人資料,也是對於研究員非常實用的功能!


2. 用Kanban Board整理思緒:利用Trello等免費工具,或是用實體的便利貼,都可以進行的Kanban方法。

Source: How a knowledge kanban board can help your user research – User research in government (blog.gov.uk)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建立六個欄位,依序為:

    1. 我們還不知道的事 (backlog):這裡放置我們還沒有開始處理,而未來需要處理的研究問題。
    2. 下一步:近期要開始著手進行的研究問題
    3. 進行中:我們正在進行的研究問題
    4. 我們覺得我們知道的事 (in progress):初步的研究結果,但是還需要蒐集更多資料或是更深入的分析
    5. 我們知道的事 (done):已經有信心確定的研究結果
    6. 報告:完整的研究結果,可以分享給外部

最後還可以加一個冷凍庫的欄位,放入決定不處理的問題。

而每個研究問題都建立一個卡片或便利貼,當一個研究問題完成一個階段,就可以移到下一個欄位。

依據不同的需求,可以依照各個研究主題或是各個需求單位建立各別的Kanban board。這個方式的優點除了可以記錄自己的思緒,跟其他researcher共同研究,也可以跟stakeholders分享,讓不同team的人都可以看見目前研究進行的狀況。進一步,研究員和提問者可以一起產生研究問題,並決定研究的優先順序。這樣一來,提問者更有參與感,並且快速了解研究狀況。


3. 研究資料庫:建立標籤化、方便查找過去報告的研究資料庫,讓報告可以更容易被分享。這裡我們使用的工具是SharePoint。必須先建立一個【文件庫】,並將報告上傳。想好你想使用的欄位和標籤,然後將所有報告標註。舉例來說,我們使用的欄位有:開案年份、研究方法、研究單位、Feature、常見主題、和產品線。利用這些資訊,使用者可以快速篩選出他想要看的報告。

利用這樣的系統,除了研究員自己方便複習過去的資料,也能讓資源更容易跨團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