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phyrus Duo 如何從概念開始,成為2020年最具創新性的筆記本電腦?我們採訪了負責Zephyrus Duo的設計師李青,了解她和團隊如何活用V 模型,貫穿整個設計流程。 V 模型有兩個面向的定義;一邊是“我們在創造對的產品嗎?” 另一邊則是 “我們創造產品的過程正確嗎?”這兩個面向是相互對照的,團隊從專案的開始到結束,都是使用V模型來驗證設計過程是否在對的軌道上。

階段0 (基礎階段): 使用者訪談在專案開始之前,李青和團隊需要了解雙螢幕如何提高遊戲體驗。訪談後得知,擁有第二個螢幕確實能優化玩家整體的遊戲體驗,而大多數遊戲玩家的筆電都有“雙”用法,主要用於遊戲以及內容創作。

階段1:產品外觀 · 設計構想 ·  Sketch Model (草模)對使用者有清楚的了解之後,設計團隊專注在使用方式和造型來定義“產品外觀”。設計師們必須克服的困難點之一,是減少第二個螢幕在游戲進行時的干擾。他們給自己挑戰,要設計出帶有角度的第二螢幕,不僅可以讓玩家快速瀏覽第二螢幕,同時又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上。
接著,“設計構想”階段將工業設計(ID)和機械工程(ME)團隊召集在一起,設計團隊將概念繪製成草圖,而這些草圖將成為Zephyrus Duo設計的基礎。兩個團隊進行多次來回的討論與碰撞,探討各種可行性和功能性,想法在過程中疊代,越來越接近目標。而當設計師和工程師達成共識,便產生了“草模”(簡單的原型),來檢查結構和硬件佈局。

階段2:機構設計 · Hard Model (精模) · 工程設計
“機構設計”是筆電內部的設計和配置,設計師與機構、電機工程師以及負責散熱的團隊緊密合作。由於每種元件和硬體有各自的限制,為了確保元件能適當運作,需要重新設計或重新配置某些元件。
在完成機構設計後,會產出“精模”,即功能齊全的原型(沒有電路板),這是設計師在評估硬體和機構等種種限制下,最終產出的筆電結構。
下一階段是“Engineering Design 工程設計”,在此階段,精模會被帶到製造工廠,討論和計劃量產的細節。
V模型的前半段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整個過程的基礎。設計師和工程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還需要廣泛研究每個元件,以避免製造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任何問題。

階段3:SR (Sample Run) Model隨著團隊越來越接近成果,第三階段是V模型的轉折點。
在進入量產之前,團隊還需要製作“ SR Model”來做測試。這個測試包含了筆電的各個面向,包含軟體和硬體,以確保所有功能可以正常運作。設計團隊必須與參與專案的各個部門進行討論,來對筆電的設計和結構進行調整。

階段4:量產 · ER (Engineering Run) Model · Tooling Start · PR (Pilot Run) Model在SR Model上完成各種測試後,第4階段Zephyrus Duo 要開始進入量產。量產前,會再次在 ER Model上進行測試,確認最後生產階段沒有問題。
緊接著“Tooling Start 模具”階段,製造廠商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模具、工具和CNC零件開始筆電的生產過程。在此階段,設計團隊必須確認筆電的設計是否符合量產機械的所有必要條件。
初步確定量產過程後,工廠會進行測試並製作 “ PR Model”,測試生產過程是否穩定,是否可以進入正式大量生產的生產階段。設計師需要檢查PR model ,評估產品的成熟度,是否有任何缺陷,並確保Zephyrus Duo的CMF(顏色材料表面處理)是完美的。

階段5:設計故事 · 銷售端回饋 · 行銷最後,設計團隊向銷售、行銷團隊分享Zephyrus Duo的產品價值和設計過程。更多Zephyrus Duo設計故事,請見Behance。由於PR Model 接近實際產品,因此設計師和工程師會依照行銷團隊對潛在使用者和市場期望的觀點來做微調。V模型的最後一步,是設計團隊與行銷團隊合作,為產品銷售前準備各種行銷素材,像是海報、影像等等。

“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product, we cannot just focus only on the design but the entire process as a whole. To propose feasible designs, we (designers) need to gain knowledge from the various engineers to learn about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components” – 李青, Design Lead

遵循V模型加上優秀的團隊合作,新加坡和台灣的所有團隊無縫合作,共同創造Zephyrus Duo,一款不僅適用於遊戲玩家,且適用於專業人士的高性能遊戲筆電。

更多Zephyrus Duo設計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3GouCS_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