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sh        圖:-ish / Canvas Taipei Studio

若問起,如何辨識華碩人?我想其中定會提到的,是每天在公司上下所見到的同仁們,都有著活躍、真誠、且充滿創意的性格。

這樣子的性格,完全展現在華碩三十年來的設計思維中,華碩每年不斷在材料、製程、設計、以及架構上追求突破,每每歷經趨勢潮帶,華碩也都穩穩地湧上巔峰,尤其在這十年的市場、製造、消費者型態變化急遽,軟大於硬的世代來臨之際,華碩再度嘗試推翻想像,更接地氣地從新世代使用者出發,推出了軟硬整合的創新解決辦法 ─ 有著雙螢幕姿態的 ZenBook Pro Duo 系列。

這次非常有幸能夠邀請三位大咖同聚一堂 ─ Wecan, Loewy, Loi,由於地理因素,基本上一年才能齊聚一兩次的三位設計師,代表 ZenBook Pro Duo 團隊,一同來與我們分享神奇雙螢幕設計背後的故事。

編:Duo的雙,描述的就是雙面螢幕的設計,這個設計的發展起源是?

Loewy & Wecan:其實多螢幕以及創新架構,一直都是華碩不斷推進的目標。

像是 PadFone, Transformer, TAICHI 等探討螢幕與架構的創新,以及多年前華碩已推出的概念式雙面全螢幕筆電,或是 2018 年起循序導入華碩各類型筆電的 ScreenPad 智能動態觸控板,都是在挑戰多螢幕的趨勢和重要性

▲ 左上:PadFone  右上:Transformer  左下:TAICHI  右下:ZenBook Pro with ScreenPad 2.0 ▲

 

Loewy & Wecan:因為這不僅僅是要從硬體的加成下去思考架構,你想,一個螢幕能提供給使用者所作的事情,與更大、更多的螢幕相比,能給予使用者作的事情是不一樣層級的,所以在作這個案子的設計中,很重要的是除了思考硬體外,軟性的使用行為也要花很多心思下去探討。

Loi:尤其近年來,資訊爆炸、生活便利快速,人們越來越習慣 Multitasking,在工作行為上,多螢幕工作者也逐年增加,這次我們.希望帶給多螢幕需求的族群像是設計師、影像處理等專業的多工需求,或者是 Light Productivity 輕辦公兼休閒的使用族群,能夠以一台筆電,即可方便完成所有事項。

 

編:能與我們分享一下在多工使用者身上的發現嗎?

Loi:ZenBook Pro Duo 是一台落實著 Start with People 從使用行為出發所產生的筆電設計。筆電設計有不同類型,有需要改朝換代的、也有需要不斷創新的,ZenBook Pro Duo 就是一台從 ”體驗” 下去探討的、全新規劃的設計概念。

在設計開始時,我們規劃了一整年的全球使用者調研,深入去了解多工使用者是誰、做什麼、如何生活與工作﹍我們甚至也跟隨著這些使用者,進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藉由觀察員的角色去找出多工者主要有四大痛點需要被關注 ─ 效率程度、視野是否廣闊、攜帶性、方便性,於是我們會用紮實的問題、草圖、草模等,去與使用者交流對話,並在交流的當下便能蒐集到第一線使用者的想法,這樣的 Create, Ingest, Share 的輪轉,是功不可沒的一種設計驗證。

▲ ZenBook Pro Duo 的四大痛點 & Create, Ingest, Share 的驗證方法。▲

編:像 Loi 與我們分享,其中一位多工者是一位新加坡的影片剪輯師,他是隨地隨處就可進入工作模式的,像他拍完片後就會直接平趴在地上,進行剪輯,所以在他很多設備的串接上,就要能有效率且迅速地滿足他多樣的工作型態。

Loi:調研做到一個程度,其實跟一些訪談者也都建立了不錯的關係,雖然 ZenBook Pro Duo 已經推出了,但每周每月他們還是會即時 update 生活或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難或需求給我們,這是非常珍貴的聯繫,因為這些經驗可以讓我們持續對使用者抱持細心,並即刻地思考如何優化我們的設計

這些觀察流程耗時但很有趣,你會發現人的行為非常多樣,但同類族群的人又極其相似,像我們還訪談了設計師、影像工作者、建築師、程式設計師等專業創意者,大家對於螢幕的延伸都感到非常有潛力,並對於多一個螢幕所帶來的新使用行為感到非常期待。

 

多了第二個螢幕後,在設計上,從工業設計使用者體驗上,分別要著重的重點是什麼?

Loewy & Wecan:當對使用者的了解達到一個程度時,我們 ID 就開始進入到設計的流程中,開始加入架構上的思考,當時算是遠端協力,幾個團隊在世界不同角落,一同接力去突破一道道關卡。一開始我們先針對第二螢幕的部份去設計,也就是 ScreenPad Plus 的位置,讓它能很自然地從主螢幕流洩下來的感受,且直接貼近於鍵盤上方,減少視覺段差、更無縫直覺的體驗。

編:小編當初非常好奇多了一個螢幕,體驗會不會卡卡的,所以有幸卡位試用了一兩周,主要拿來試試看製作 PPT、蒐集資料、看影片聽音樂、及準備講稿的多工流程是否順暢等,結果!整體體驗非常無違和感,驚奇地好用,感覺很有掌控度,就像手頭上工具變多的感覺!

還有很神奇的一點 ─ 這台雖然是 15 吋的尺寸,在鍵盤上方鑲入了一塊觸控螢幕面板後,原先以為鍵盤在打字上可能會有點彆扭卡卡,但體驗下來,完全不會覺得鍵盤被壓縮了,觸控板被移到右側也特別納入了很便利的 NumPad 功能,讓數字鍵盤能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鍵盤端的視覺感也很平衡,這點小編覺得很神奇!

Loewy & Wecan:ScreenPad Plus 及鍵盤的位置設計固定後,為了讓較長時間使用的多工族群有更舒適的使用體驗,這次除了有觸控筆的搭配外,也特別在鍵盤下方設計了一塊可移動式的手托,讓筆電鍵盤面延伸給手掌的固定使用。

Loi:當增加了第二個螢幕後,就代表有更多的行為會被衍伸,比如說:

  • 螢幕變大,代表可以允許更多視窗的出現,如何幫助使用者直覺地去分配。
  • 當螢幕是觸控功能時,代表使用者會開始習慣用觸控與手勢去操作,以及加入觸控筆後的應用,設計上要如何建立或訓練使用者新的體驗語言。
  • 多工帶來的是對便利性的要求,所以快捷鍵、快捷選單等小工具要能迅速對應使用者的需求﹍等等。

意思是,有許多新的使用行為,必須藉由軟體的設計,去建立規則、或讓使用者自行客製規則,最終去設計出讓使用者認為是好的體驗。其實這就很像嘗試在介於使用手機、使用平板、與使用筆電之間的那道灰色地帶中,設立使用者感覺不到的規範,默默地引導著使用者進入我們想要帶領他們進入的體驗。

編:若單談架構外觀設計,ZenBook Pro Duo 的造型及色彩皆非常特殊,它的故事是?

Loewy & Wecan:雙螢幕的設計對華碩團隊來說,是非常引以為傲的一個突破,所以在外觀設計上,我們非常希望能呈現出前衛且絕無僅有的造型及氛圍。

ZenBook Pro Duo 是全鋁工藝去製作出精密的細節,像在筆電開闔的作動處,我們就增加了許多造型的思考,像是筆電在蓋起時,從側面看來,會看見是由幾道簡單但有力的線條,建構出整體筆電的側線。

這幾道線條,在筆電打開時,會以獨特的姿態展現出有力的勾勒,並慢慢抬升起筆電,讓鍵盤、散熱在筆電抬升時,能夠有更好的角度可以打字及排熱

Loewy & Wecan:為了呼應 ZenBook Pro Duo 想要達到的前衛與未來感,所以這次我們特別運用了不對稱的同心圓設計,來裝飾筆電的上蓋件,去傳達出禪意但革命式的語言。

而在色彩與質感 (CMF) 這塊,因為是直接衝擊到使用者的感性的連結,而 ZenBook Pro Duo 是如此一台高科技的定義,它站得位置是崇高、前瞻的,所以色彩材質上選用深遠意境的蒼宇藍 (Celestial Blue) 顏色,漣漪著同心圓髮絲軌跡紋路,閃耀著深不可測的神祕感,以及大氣、優雅、及無止盡的智慧。

Loewy & Wecan:甚至在筆電的底部,這塊比較少人注意到的地方,我們也希望細心地去處理它。翻到筆電的底部可以發現細緻的散熱孔洞,以及合成皮革的搭配,讓使用者在接觸底部時,藉由觸感體會到設計的細節,也能讓 ZenBook Pro Duo 前衛但隱諱的美學從底到外有著完美的搭配。

編:而托了幾次展覽的福,這次工程師、設計師們也特別將 ZenBook Pro Duo 進行拆解分件,讓大家能細看這台高智慧筆電,做工上的精巧,以及如何藉由多樣物件建構出此高智慧的產品!

 

來到訪談的尾聲,聽完三位設計師及設計團隊的分享,小編的心得是,ZenBook Pro Duo 的設計,充滿著層次,不是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了解其真諦的,若讀者們有機會,真的建議花點時間去嘗試使用這台筆電,去挖掘體會設計師用心從本質出發的設計,他們如何為了人們的直覺體驗與感官經驗去細心思考硬體與軟體間的交乘,另一方面,也能體會到科技突破所帶來的驚奇感,在現今產品多樣的時代,這份細心及驚喜,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