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nny Chu 圖片提供: Ella Kwan

正式進入今天的訪談之前,想先盛讚明志科技大學跟設計中心一直以來合作的傳統。每一年都會有大三的同學們來到設計中心實習。為期一年的時間,是個很棒的交流經驗,除了讓大學生們可以盡快體驗社會生活之外,對於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很久的我們而言,在他們身上,也可以時刻喚醒當時充滿設計熱忱的自己。我們一起合作,互相學習,有一種傳承交流的感覺。

跟今天的主角大官相遇,絕對是一種緣份,就讓我們來好好聊一下這段大官緣吧。

大官來自明志科技大學視傳系,是我們使用者經驗設計部的工讀生大官。來了短短一段時間,就參與到ROG、TUF、VIVOBOOK三款的貼紙設計,風格之獨特,很快就讓大家認識她了。大官的美術底子非常厚實,在提案過程中常常可以人高藝膽大,跳脫框架,總是讓人驚艷,我當然也就無法錯過。

(大官很像一位卡通人物,每次笑起來眼睛會變成兩條彎彎的線,讓人不自覺被感染)

跟大官聊天的那個下午,我聽著她描述大一跟大二對事情的看法,在她停頓的時候,聽得入神的我忍不住追問,那大二以後,想法有不一樣嗎? 大官愣了一下看著我,傻氣的把眼睛又瞇了起來說,「我才剛大三啊!」哈,我怎麼會忘記眼前的這位主角,才剛過21歲呢?

問問達人這個專欄一直以來訪問的對象,除了各有專長之外,他們的共通之處,就是每位達人都在人生的路上,多少經歷過些甚麼,而這些甚麼,往往是豐富他們人生很大的養分,跟他們聊天總是可以獲得大量的至理名言;跟大官這位小姑娘聊天嘛,剛滿22歲的她,人生歷練固然不多,但她渾身散發的活力跟生命力,是我覺得整個訪談下來,獲得最寶貴的獲得。

(每一幅大官的創作,從簽字筆、水彩,一直到噴漆,每一幅都充滿了強烈的風格還有滿滿的生命力)

如果可以的話,真想探進大官的腦袋瓜裡,釐清一下,那些穿梭在神經與神經之間交錯的思緒,到底是怎麼樣,交織出如此多的創意。

(因為大官的創作風格如此強烈,所以被邀請為Vivobook畫出隨機附贈的貼紙,彰顯個性)

之所以覺得大官充滿生命力,是因為她總是會對不同的事物感到興趣,那種想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總是驅使她去吸收不同文化,嘗試不同畫風,甚至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這小女生,個子不高卻是膽子不小,這應該就是年輕獨有的一種冒險精神吧。她熱愛不同類型的創作,總是搜尋對味的設計跟畫風,然後放在心裡,像一個圖書館一樣的收藏著,等需要時候自然就會派上用場,就像在畫Vivobook貼紙的時候,畫的是女力,讓她馬上想到以科幻、金屬質感結合女體的「機械女郎」(SEXY ROBOT)系列作品聞名於世,擅長超現實風格的空山基。跟大官聊天的另一種收穫,就是她總是可以跟我分享很多很棒的藝術家,豐富我的眼界。

大官除了上班以外,也積極的參與很多不同的藝文活動,一直豐富自己的經歷,像是參加一些推廣次文化的塗鴉活動;音樂節,大小展覽等等。

(大官去年參與由Message所舉辦第二屆 Gate Ready的活動,一起推動次文化)

(正在參展的三幅畫作: 、安心安心、帕拉色子、護花使者_烏賊大王)

大官的畫常常以花為主題,她覺得花是附有生命力的,是有感受性的,像自己一樣,有時候覺得被摧殘了,覺得受傷了,需要格外呵護;有時候又因為無限的延伸,全身充滿力量……碰到看得懂她透過畫作展現的內心世界的人,總是讓大官格外感動。我看著她的畫作,嘗試了解每一幅的故事,我跟著大官的比手畫腳,進入到她的世界,發現那是一片充滿各種可能性的空間。

大官每天都要畫畫,心情好的時候是一種抒發;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是一種抒發。「我喜歡被發現被了解,我希望把自己的東西留下來,感染很多很多人。」從那個瞇瞇眼射出來的光芒,不容小覷。大官是個非常我行我素的人,忍不住問她,這種勇敢做自己的個性是怎麼練成的,她說,有一次參加火球季,一個國際級搖滾音樂祭,她到了現場,被當下的環境所感染了:草皮很柔軟,天空很美麗,音樂很吸引,當下就忍不住手腳展開,隨著節奏跳起來了,那種不用顧別人眼光,做自己當下想做的事情,大官說:「很爽!」她跟我說:「很多事情,做就是了,顧慮太多是浪費時間,做錯了頂多被念幾句,但可以做自己,不是很棒嗎?」我打從心底好羨慕大官的勇敢跟直率,Gen Z世代的孩子,勇於追求,勇於做自己,很好。

跟大官聊了一個下午,問了她許許多多的問題,她有很無理頭的答案,有很天馬行空的想法,也許有些話因為世代的不同而讓我不太明白,但大官留給我的印象是相當有趣的,像海綿一般等著吸收這個世界上的許許多多的可能性,真希望自己可以藉這次機會吸收一下,那種年輕世代專屬的一種灑脫跟勇氣。

我覺得如果大官真的是一朵小花,那麼她一定是一朵正在貯備各方養分的花,而這朵花我絕對相信,在綻放的時候,必定會讓人驚艷,當然,忠於自我的那朵小花,鐵定是擺出自己最自在的姿勢,才懶得討好每個人呢!

 

探索更多來自 Asus Design Cent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