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mothy Liao  攝影紀錄:廖小熊

2019年12月,台灣鐵路的重要樞紐-臺北車站,知名人來人往、假日滿是旅客席地而坐的黑白棋盤大廳,突然建設了非常具有未來風格、即視感的地上建物,外圍均勻散發著科技藍光,若不進去看看,俐落精緻的空間外觀設計,還挺讓人好奇是不是哪個國際品牌的POP UP STORE(快閃店)。原來,這是臺灣鐵路管理局主辦,特別展示正熱騰騰進行的2024臺鐵新列車設計相關現況與其中設計思考、美學導入歷程的成果,名為《鳴日 – 臺鐵美學復興 FUTURE – RENAISSANCE 》特展。
“鐵道”就像是國土的動脈,鐵道也牽動著地方、產業、人文的發展 (最熟悉的地方伴手禮或便當,也透過鐵路、車站成為地方的特色)。台灣的鐵道發展可追溯至1876年,至今超過140年,環繞遍布全台灣,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是與地方人文、區域產業發展息息相關,鐵道文化成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也因台灣鐵路發展史悠久,大家普遍對鐵道列車的印象也停留在老舊印象。據2018年相關新聞報導,台灣鐵路總共有2373輛客車,平均車齡為21.61年,其中608輛已超過30年,271輛車齡超過40年,總數四分之一的列車車齡超過客車使用年限30年以上,因此台灣鐵路於2018啟動列車汰換更新的計畫,預計2020年底將有第一批新車服役,目標2024年淘汰608輛高齡老車,將有千輛新車都可以交車完畢,上軌道服務大家。這次”看看設計”就帶大家逛逛,台灣難得正在進行中的交通工具設計案階段成果揭露展,並且是難得是公共設施如何導入設計?如何與韓國、日本、台灣的設計專家合作將歷史悠久的建設為未來革新的案例?

《鳴日 – 臺鐵美學復興 FUTURE – RENAISSANCE 》展出兩款新購”城際列車”設計,以及一款 “觀光商務車”內、外裝升級改造設計。除了列車設計,也藉由這次整體展示體驗設計,預期將這自1887年營運的台鐵,帶給民眾全新的「旅運服務」品牌印象,例如除了經典”工軌符號“設計的台鐵品牌識別外,另推發布持續設計中,強化”Taiwan Railway”的”TR”標誌,作為輔助識別。(如下方列車模型車頭上看到的TR標誌)

空調通勤電聯車 EMU 900

空調通勤電聯車 EMU 900是2018年向韓國現代Rotem採購的交流電用通勤電聯車,預計2023年開始服務通勤需要的莒光號與復興號區間車。列車外觀是由現代Rotem與法國MBD Technologies工業設計團隊合作,以「笑臉迎人的姿態笑臉迎人的姿態 – A Smiling Welcome」的設計概念,延續經典台鐵通勤電聯車的「微笑」特徵,同時從通勤電聯車載著每日通勤的人們,穿梭、連結臺灣現代都會與鄉鎮自然風景的特色擷取靈感,並融入具親和力的外型與和諧色彩。

區間通勤電聯車每日載客量非常驚人,因此車廂內裝設計處處考量乘客在空間中的各類姿態,所有座椅、手把、空間配置必須設計能便捷讓乘客舒適地或坐或站,甚至要能讓嬰兒車和行李箱穩妥安置,單車環島的騎士能將單車帶上車並且不占空間。內外都需聰明設計。

環島觀光列車 

台鐵自2001年起推出的環島觀光列車廣受喜愛,2019年再次啟動升級改造環島觀光列車設計,陸續打造29輛觀光列車,在《鳴日 – 臺鐵美學復興 FUTURE – RENAISSANCE 》展出的版本是由台灣建築與空間設計專家 – 柏成設計 操刀,運用色彩與材質的搭配,沒有過多複雜的圖樣裝飾,就將車廂外觀、內裝大幅度改變,以黑與橘配色,不僅帶有些懷舊,賦予列車沉穩、雅致的個性,呈現環島漫遊列車的新經典、尊榮感。車廂內裝以”秋天的風”為設計主題,每項細節的安排都經過思考而定義,從座椅布、地板、窗簾、壁燈、指標、到廁所鏡子,融入工藝訴求,使素雅兼具豐富的意涵。車廂內視覺感受舒適的秘訣,則是特別掌握視覺認知,除了重新整合指標系統的設計,材質的明度彩度選用,就連燈光採用3000K色溫的燈光,都讓乘客在車廂環境中視覺感受更加柔和,感到放鬆。這款環島觀光列車非常值得乘客在旅途中細細品味。 (更多外觀與車廂內裝設計實照可延伸閱讀)

城際電聯車 by HITACHI

台鐵於2019年1月向日本日立製作所採購600輛”城際電聯車”,預計是台鐵史上採購數量最多之單一車型車輛,因此日立製作所的列車設計師在經過深入和細微觀察台灣既有與正在發展的生活風格,從都會、自然、公共設施,甚至新版身分證設計的案例,認為台灣的設計中常以留白的設計語言表達比語彙更具力量的空間感,於是以「靜謐的移動-Silent Flow」為設計概念來發展預計於2024全面服務台灣的新城際電聯車。
外觀設計上,細膩掌握具有速度機能的極簡曲面造型細節,減色的質感配色(CMF),以灰色與白色搭配簡約的線條,仍能突顯造型的流暢機能,視覺看似靜謐,明確詮釋”安靜的表層下具有快速移動的速度感”的設計主軸,創造專屬於台灣的留白,更寓意”在深層中的繁榮”。車廂內裝則是在灰色調中,加入藍色與綠色,象徵列車在山與海之間移動,期待這款全新城際電聯車將來在全台灣奔馳時,帶來全新極簡台灣美學風景。(完整設計仍在持續進行中)

從這次《鳴日 – 臺鐵美學復興 FUTURE – RENAISSANCE 》特展中,所展出的新列車設計與現有列車的翻新成果,加上近年國際不時發布與知名交通工具設計師或建築師合作的新鐵道列車服役消息,可以看出,歷經超過百年歷史鐵道列車雖然為元老級的大眾交工具,最新的科技、製造的技術和美感均不斷將未來落實到現在。2024全新面貌的台灣鐵路體驗,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