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si Chen 攝影:Mary Hsi
大家應該都知道,華碩自三十年前創立,是從一塊簡簡單單的主機板起家的,主機板的出生讓當時許多人開始注意到,自行組裝電腦可以有許多樂趣及可能。
▲ 1989年第一張板板 ISA-386C,就是如此簡單整齊,敬禮必須! ▲
小編我愧疚地承認,對於主機板實在是不太了解,所以這次探訪特別指定要與大名鼎鼎的 30 周年紀念主機板 Prime Utopia 做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迷妹),設計師群們很有耐心地與我講解主機板的奧妙,我的心得呢就是,看似複雜,還真的是很複雜啊,不如趕緊來聽聽 Prime Utopia 設計團隊的訪談交流~
以下為設計團隊中,設計師 Martin, Ouyang, William 的深度分享,因分享內容較多,故將所有問答以統整方式做分享~
—–
編:Prime Utopia 是一項概念性設計,在華碩的多樣量產產品中,是怎麼誕生的?
通常我們每三年會推出概念性的設計提案,意義在於推動並帶領業界進化,讓市場可以有許多可能性與新意,這次正好搭上30周年的洪流,我們想藉此試試,可以怎樣去突破現有主機板組裝的框架。
編:Prime Utopia 的靈感來自於?
概念產品就是對未來夢想的第一步實驗,除了將技術與設計推向最大值外,趨勢也是讓概念產品充滿願景的不可或缺元素之一。
設計中心每年都會進行趨勢監測及工作坊,像 2020 後有探討到一大趨勢象限 ─ 關於近幾年太空探索的想望、傳統與新興的磨合、回歸心靈純粹的大趨勢,這類空靈的趨勢性質,再搭配上想推崇的創新技術,最後才能順利彙整出 Prime Utopia 想呈現的前瞻方向。
▲ 設計師 Cindy 與我們分享概念發想的過程。現在大家看到的 Prime Utopia 只是當時許多草圖中其中一個呈現,藉由趨勢及科技間的不斷探討,過程中有產出許多很有創意的想法! ▲
編:Prime Utopia 的設計特點?設計流程?
概念案與一般案不太一樣,主機板的一般案通常都從規格出發,畢竟主機板很重要的元素就是 “規格規格規格”,規格擺好後,接續才會有相呼應及適當的配置產生。
概念案就比較偏向找出問題,定義問題很重要,不然最終會七零八落地將所有東西一股腦放上板子,這樣的設計就不會有重點。
所以將想解決的問題或 ”梗”,整理好後,再來主觀假設一個情境,進行設計,就會有創新的可能。
這次 Prime Utopia 的設計重點就是想讓主機板在機殼中不再是隱藏角色,把主機板的位置拉前,崁上七吋可觸控 OLED 螢幕,讓平常需要用 F8、F9 才能叫出的 Bios 參數,可以更簡易被使用者接觸到,這個屏幕未來也計畫能獨立拆下放在桌上,更便利使用。
在屏幕的顯示介面上,設計中心的 UE team 也做了一番努力,讓從前困難麻煩的數值操作,如溫度、超頻設定等,能用更人性的方式呈現出來。
而當主機板向前,相對所有組件配置就會不一樣了,這是很大的突破,
如:PCIe 插槽被移到主機板的背面,主機板的正面就有更多空間可以容納擴充卡、M.2 SSD 槽、散熱風扇等組件,這樣的配置反倒將很會產熱的組件分隔開,像會生熱的顯卡置後、CPU、M.2 SSD 等,避免廢熱聚集停留,確保硬體的溫度降低,這樣才能讓各零件發揮最大潛能。
這次主機板上也設計了新式風扇接頭 (Header),一般主機板上的 Header,只能一Header一風扇的連接方式,但這個新設計,一個 Header 可一次連接控制最多4個風扇,讓空間與功能利用的更有效率。
▲ 另外一個小亮點,這次的 I/O port 採模組化設計,可按使用者需求加配 USB 或網路 port,不免讓人期待未來運用上任何機箱時,DIY 組裝的小趣味。 ▲
編:Prime Utopia 概念,趨勢與 CMF 與產品的連結?
剛剛提到的趨勢,未來、太空、浪漫、想像、靜謐、神秘﹍趨勢上蒐集到的軟性語言,可以聯想出材料、工藝、色彩的手法,像 Prime Utopia 的機殼表面拂上一層煥彩,轉換觀看角度時會變換光譜,像夕陽降落時天空映上的漸層,也類似雪鏡或化妝品的鍍膜,可以替原本規矩的機身,提升流動感與風格。
機台上可以看見許多透明鍵與燈點,也是從深海生物的想像而來,像透抽、水母等身體的構造都擁有空靈又神秘的樣貌及功能,都可以作為聯想的運用。
編:華碩主機板的設計形形色色,是如何演進到現在的?
(講古模式)
→ 主機板最起初,板子外觀就是綠色黃色的 PCB 加上零件的配置,著重在連接性與效能,設計上反而較少發揮。
→ 之後市場在變,漸漸開始在意產品的形象,甚至是主機板也要有所裝飾,所以從最基本開始,運用好材料,如銅料,甚至是板子的配色設計也開始被在意。
→ 當主機板開始變得炙手,團隊更專注考量產品效率,散熱的配置是設計的一大重點,材料也開放使用鋁擠,讓主機板開始有雕塑的樣貌、或是運用塑料,遮掉過度複雜的零件,讓主板更有一體性及強烈的外觀與調性。
→ 到了近期,來到玩燈玩光效的年代,設計的首要需讓板子能更貼近使用者的調性,所以也進而與各式品牌聯名,讓主機板不再無聊且有趣。
編:大家若有興趣,可以到官網瀏覽下華碩各式主機板的風貌,一塊板子只是利用不同排列及設計手法,可以傳遞出令人為之一亮的感受,其實挺令人驚豔!
華碩主機板官網:https://www.asus.com/tw/Motherboards/
編:能為讀者簡短一句話,分類華碩的主機板嗎?(方便選購﹍﹍)
ROG → 黑精品
STRIX → 潮電競
PRIME → 未來科幻、高端科技
TUFF → 未來軍武、依賴穩固耐用
▲ 一群靦腆但充滿幹勁的主機板設計師們 ▲
編:大家一同完成 Prime Utopia 的心得?
這個案子執行時間約半年,過程中我們感到非常欣慰,概念案的合作團隊除了設計中心外,還有 Thermal, EE,UE, 機構﹍等多才多藝的部門一同參與,沒有由上而下的指令,很單純地每一個團員都是積極主動的想要達成這個夢想機,所以互相去包容與溝通,像如果 ID 提出很中二的想法,如主機板可不可以長手長腳之類,團隊也不會被立刻打槍,反而去協助將這些創意 polish 成可量產、有趣體驗、或技術特點的形式。
尤其在設計主機板時,絕對不能為了多增加設計而設計,因為主機板的使用者,通常會在意他/她的錢花得值不值得,所以不能只有美學的堅持,必須要了解各單位的功能再設計細節,才能讓好的外觀也能有所用途。
所以不要小看主板好像沒有什麼空間可發揮,其實都是在限有的空間與資源下做事,反而更能激發創造,有點像是整理抽屜的概念,在限制的空間內,整理出美觀又有用的配置。
我們大家都很開心能夠完成這次的概念案,因為這代表我們是去挑戰現有市場的框架,希望這樣的概念接下來可以陸續延伸,讓不久後的機箱,更有展示性,也讓使用者能有更多空間與資源去 DIY 專屬於自己的最強最酷機台!
—–
在訪談尾聲有聊到,設計團隊裡的每一位設計師,其實過去都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大家對他們可能都會有疑問,要怎麼設計主機板啊?感覺很難?會不會很無聊?但其實設計師們告訴我,其實重要的並不是設計什麼產品,而是切入點的問題,當你適當運用想像力,且持之以恆的向著核心目標走,最終都是能巧妙地設計出具有風格的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