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參加軟體公司Autodesk 2020的新品發表大會,開場的是Autodesk研究員鄭慶一先生,他用了幾個簡單直接的案例來說明AI在設計軟體裡的功用,就讓我轉介給大家。
AI是近幾年的大顯學,新聞不斷跳出來「將被AI取代的職業」,其中甚至不乏銀行行員或是律師,就在google推出他的自動畫圖實驗作品後(後來變成Autodraw),也有人講設計師會被取代。
有用過Rhino Grasshopper的人應該對這種議題不陌生,過往那種看似有機又帶某種規律排列的面,用人工是很難畫出來的,要曠日費時的刻,但支援程式語言的繪圖軟體,只要設定好幾個條件與層級,繪圖軟體就可以很快的產出很多符合條件的設計,設計師只要來選擇、或是調整裡面的條件。所以設計師沒有被淘汰,而是變成「主管」了,設計師學會「管理規則」(程式語言),給定「方向」(設參數),然後就軟體自由發展,最後來「評估與調整」。這是某種理想上的人機協同。
其實AI支援設計,早已落實在我們身邊許久,最近火紅到不行的DeepFake(基本操作請見這裡),就是運用某個機器學習演算法,將音檔轉換成口型一致的影片,所以說話或表演的主人翁可以任意替換成任何人,這段經典的影片,就是「假」歐巴馬來告訴大家媒體識讀有多重要。
Photoshop在2019 CC新增的「內容感知填充」,就能讓人只要簡單的圈選就能去掉畫面中的物件,或是不改變某個圖片中的物件的比例,而拉長整張圖片……聽起來很神奇但真實發生。還有更厲害的,之前Adobe在Photoshop中推出了「人臉識別液化」工具,軟體自動識別五官並分別進行調整,也就是所謂的「P圖」或「修圖」,現在他們打算推出「反P圖」,目前電腦已能99%辨視出這張照片倒底有沒有修圖,導入「逆向還原」的功能已是指日可數了。
Autodesk的鄭慶一用自駕車的5階段來比喻AI在設計軟體的作用,但他只分成3階段:
Design Automation (For you)
這個階段就像是前面介紹的Rihon+Grasshopper,就是典型的衍生式設計Generative design。目前在建築、珠寶、數位設計…領域很成熟了。Nasa就跟Autodesk合作設計星際登陸器(Lander),由於登陸器的要求盡可能輕量,而且有能力面對各種艱險環境,十分困難。在1.5月後,他們做出了一個蛛蜘外形的登陸器(見下圖),重量比原定的少了35%,腳的部分使用鋁製3D列印。
圖取自Autodesk
Design Interaction (With you)
進階一點的功能,設計師一邊畫圖,軟體同時偵測你畫了什麼,並且猜出你下一步大概是要做什麼,所以快速幫你補畫完。例如畫室內設計的隔局圖,已設好大小、形狀、及幾房幾廳的條件,開始在這個空間畫幾筆要來分割它,這時軟體就會自動幫你把沒接好的線接齊、並且幫你畫接下來可以有的線條。下圖是Autodesk官網介紹「Generative Urban Design」,建築師提供一個基地圖,並且列出這個專案的設計條件及其細項,軟體便自動給你不同的idea,並且告訴你每個條件的比重,等於設計師分靈體跟設計師一起進行前期發想。
圖取自Autodesk
Design Insight (Advise you)
這個功能基本的就像PTC Creo Cloud在存檔的時候就會自動幫你檢查面是否有接合。或甚至是下面這種CFD Direct的功能,讓設計師可以一邊畫圖,一邊分析流體力學的狀況。
圖取自CFD Direct
小結:
簡單來說,未來的AI絕對是設計師的好幫手。身為當代設計師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時時關心軟體的新功能,學習程式語言,並且專精美學素養,AI再聰明也判斷不了什麼叫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