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mothy Liao 攝影紀錄:廖小熊
這是一場在台北一間以建築、設計、藝術為特色的書店藝廊所展出具有“前瞻性”的家具展。不同於常見家具展中所看到,設計師如何再藉由造型美學、機能結構、製造工法、材質應用上,突破已經發展非常成熟的家具設計領域,這場展覽中的家具設計,倒是看到設計師如何突破現在到未來生活與社會所將面臨的難題 – 高齡化社會、長者生活的不便。
隨著平均壽命增長與少子化現象,台灣正快速地邁入高齡社會結構,專門為銀髮族選品的專門店陸續開張,顯示年長使用者設計的日常用品的市場需求越來越高。“高齡”這詞,可能對許多產業的產品企劃、設計師而言似乎還有點遠,但肯定的是我們每一分、每一秒正朝向年長邁進。隨年紀增長,有一天身體因老化有所限制時,每個人都將需要使用專為年長使用者所開發的設計。近年專為高齡使用者需求的產品開發團隊雖開始出現,但關於年長使用者的需求研究涉及醫療與照護,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熟悉為年長使用者設計的團隊非常稀有,養成的速度可能也不及社會高齡化的速度。《觀察之樹家具展 – 傢俱,家庭的一份子》就是來自日本,致力於關懷高齡社會人們生活所需的設計團隊 – 「觀察之樹KANSATSU NOKI」,在台分享自2013成立以來,為年長使用者所設計開發的家具展。
「觀察之樹」由“醫療機構環境設計師”- 黑坂昌彥(MASAHIKO KUROSAKA)所創立。他因有感過往生病住院的經歷,對療養空間的環境設計感到興趣,成立「觀察之樹」之後,持續針對照護與健康領域從事研究調查與設計,將「高齡社會X設計」為執業的重心主軸。日本在亞洲各國當中,先面臨高齡社會的衝擊,「觀察之樹」希望扮演日本與亞洲各國之間的橋樑,期望能將日本所經歷過的教訓、探索解決之道的經驗,傳遞到亞洲同樣正面臨高齡社會國家,協助邁向美好的高齡社會。也要分享日本已經走過追求高收入、經濟富裕時代,開始更重視心靈富裕的生活經驗。
「觀察之樹」如何將多年在日本的實務經驗在亞洲各國接地氣發揮呢?答案就是“觀察”。在觀察了解各國文化與習慣後,從中篩選日本的經驗,提供適合的方針以融合各國文化生活當中。這次展中也詳細分享每一件家具設計起源自不同的“觀察”,解決關鍵問題的設計理念。就如他們之所以取名為「觀察之樹」,是因堅信,要理解問題、找到設計的解答之前必須要先專注於“觀察”,而“觀察”就像是種子,必須深耕於土壤中 – 發現的問題與不放棄找到解決方法,是發芽茁壯的養分,使設計產出成為一株能令人以倚賴的大樹。這次在台舉辦的展覽中,也特別展示觀察之樹這幾年在日本和台灣進行醫療看護、照護機構與健康領域的設計過程中,逐漸產生了需要為台灣開發新概念高齡傢俱的想法,並與台灣優質的家具工廠合作,從“為在地需求設計、在地製造”,期望產出能自然地融入台灣的生活中、陪伴台灣的長者與大家的貼心傢俱。
接下來,就帶大家線上看看展中所看到貼心、溫暖,為陪伴、為安全、為長者健康而誕生的傢俱。
Kumu
特殊的方格型態設計的扶手,無論是橫或是豎的安裝在牆上,適應安裝在不同環境都方便伸手抓握。細看特殊的“八角形”斷面,靈感來自於李小龍的雙截棍,透過八角型的設計,握住時可以自然貼合手掌的弧度,加強抓握的便利性及密合度,緊密度也能降低手掌滑動的可能性,提升該扶手的安全性。最常被廣泛使用在玄關、廁所及床邊等,最常需要由坐姿或臥姿轉換為站姿之處輔助行動不便、年長的家人。
Sasaeru
Sasaeru在外觀整體設計非常具有溫暖調性,放在家中,就有如一張增添家中美感的家具,當一坐上去,全身則馬上可以感受到它富有人體工學機能的特性,特別是對腰部的支撐。Sasaeru是讓需要照護的長者也能坐在普通的椅子上,在家中餐桌前用餐而開發的單用餐椅。
經過長時間的設計驗證,Sasaeru有五項設計特徵,可矯正長者的坐姿,防止在飲食時因為坐姿不良而嗆到的危險:1.“大椅背用來支撐身體”– 以圓弧式椅背支撐使用者的腰部。上半身較不穩的使用者也能保持好好直坐的姿勢。2. “座椅深度需小巧”–讓較嬌小的女性長者也能坐滿座面,並藉椅背支撐腰部。避免坐得太淺造成椎懸空的「骶骨坐姿」。3.“專為用餐而設的椅背角度”–傳統餐椅因顧及餐後休息的習慣姿勢,椅背多微向後傾。本椅將椅背設為接近垂直的角度,以利呈現用餐最佳的前傾姿勢。4.“座面的坐靠支撐”–座面的表面雖呈平坦狀,然後接觸臀部的部分內部下凹,支撐骨盆,避免臀部向前偏移。5.“可調整座面的高度”–座面可依使用者的體格調整四段高度(最低39cm調高各2cm四階段調整到最高為45cm)。將座面高度調整到長者雙腳能採到地面,讓座姿能達到合適用餐的前傾姿勢。整體而言Sasaeru設計看似簡簡單單,卻能對矯正長者健康坐姿,任何成人坐上都可感受到非常舒適。
Karaqri
Karaqri是觀察之樹自2013創立後,第一件觀察台灣存在已久的問題所提出的設計方案。是將溫馨感注入冰冷醫院、帶進病房的一張舒適的陪病椅。靈感來源自觀察台灣醫院的病房中,幾乎都有一張由金屬鋼價和暗褐色塑膠皮面構成的陪病椅,供前來照料病患的家人或朋友疲憊時,可以快速地將鐵椅拉平變成狹長的臨時床鋪,椅墊和椅墊的間隙很大,使用者必須拿毛巾或其他衣物去填補縫隙。床鋪模式的面積也窄小到讓多數使用者無翻身。在觀察市面上的陪病椅說數趟握機能上不舒適,外觀有強烈的冰冷感。
為了解決這樣視覺和體感均不舒適的狀態,Karaqri誕生,平常為一人座椅,當有需要時,就像魔術盒一般,可以拉開兩側扶手,將隱藏椅下收納的椅墊取出放置後,瞬間變成三人座椅兼具躺椅的尺寸,背墊可作為枕頭,在狹小的病房空間中有效利用空間,可供人更舒適地養精蓄銳照顧家人。就算平時沒人使用,他的視覺美感度也能妝點病房,為冰冷的醫院環境注入一絲溫馨感。不僅病房適用,彈性變化在單人套房、兒童房均適用。
Kino Stool
Kino Stool靈感來自設計師在某個雨天到台北朋友家,進入玄關因著還沾著雨水的鞋底,以及玄關散放著一家人的鞋光亮的大理石材地板,突然滑了一跤,差點跌倒,這件事一直浮現在設計師腦海中,不時地想,「在門口滑倒的人其實應該很多。」、「玄關是居家空間中最易造成意外跌倒之處。」從這親身體驗與觀察,設計師決心動手設計,以“安全舒適,讓玄關空間不會成為一處危險角落的家具”為設計主旨,並列下五點設計概念:1.“穿脫鞋時有方便倚靠扶手的椅子”、2.“椅子扶手能協助輕易起身,不滑手”、3.“尺寸輕巧,能方便使用於廚房、洗衣服室等”、4.“無人使用時,擺飾在玄關亦可增添空間美感”、5.“能自由地由前後左右上座的對稱設計”。
前述五點設計概念的實現,使Kino Stool能放在玄關,協助長者坐著穿拖鞋與起身更輕鬆,同時也思考了如何利用可移動的單椅創造空間中的視覺溫度。在打開家門的第一時刻給予安心與美的視感,實木手工製作仍保有輕巧的總重量,讓Kino Stool同時讓使用者更自由的搬運在廚房、客廳等空間使用。
Kino Stick
2018一月時,玄關椅 Kino Stool 在台灣推出之後,廣受好評,並且接到許多消費者建議和詢問,特別問到「Kino Stool 能不能在浴室使用?」、「如果Kino Stool可以再小一點,就可以放在浴室了!」。這些建議使觀察之樹深深感受到,台灣朋友都很想擁有一張屬於浴室的椅子,讓長者沐浴更加安全。於是觀察之樹就著手研究台灣浴室使用行為的觀察與研究。比起日本沐浴方式習慣泡澡,台灣人大多以淋浴為主要的方式,台灣的浴室多數是與廁所合而為一,因此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淋浴後,浴缸和馬桶周遭很難保持乾燥,且台灣的浴室的地板多採用大理石或磁磚地面,因此是家中高危險的空間。另外進一步調查訪問,得到材料相關的意見:「目前市面上的浴室椅子多為不鏽鋼材質,椅面室塑膠製,像復健用的椅子,少了溫暖的感覺」、也有人認為「日本溫泉池邊沖澡用的木製椅子,小小的非常可愛,可惜和台灣的蓮蓬頭高度不合」。觀察、研究彙整了許多寶貴意見,專為台灣浴室配置尺度、台灣沐浴使用習慣、和Kino Stool 一樣安全,一張耐水淋、快乾、便於攜帶但又集具穩定感的淋浴椅Kino Stick誕生。
類似拐杖的設計特徵,是Kino Stick最顯著的特色,不但可以靠背,還可以做為輔助站起的扶手功能。輕便又穩固的三腳凳子型態,Kino Stick的設計更進化,發展走出浴室,走入客廳、臥室、兒童房和玄關、陽台等等;使外觀復古又富有設計感的Kino Stick,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為居家空間增添了許多變化又兼具安全的陪伴。
Kino Schola
Kino Schola起源於一項名為「為了明天到來的Book Wagon」公益活動專案,希望透過書籍,讓長期住院的兒童在醫院裡也能感受到戶外玩耍的樂趣。透過Kino Schola所採用的木頭材質,讓沒有機會接觸自然的院童,可以肆意地碰觸天然木材。在醫院的使用過程中,Kino Schola上也附著孩子們的塗鴉和痕跡,為孩子們記錄了成長過程的回憶。Kino Schola便於移動的特性,在各式各樣的場合使用,是一個可以隨自己喜好移動的書櫃,透過貼心的構造、尺寸安排設計書籍擺放的位置,可以清楚看見每一本書名,非常容易拿取,也可稍微依坐在Kino Schola上舒適的翻閱,營造屬於自我學習的閱讀空間,發揮治癒的讀書氛圍,也能成為大家交流的空間。至今五年,Kino Schola已經在醫院、家庭、學校、辦公室、月子中心、安寧醫院和日照機構看見它的蹤跡,陪伴人們快樂地閱讀。
開始還納悶展覽題目《觀察之樹家具展 – 傢俱,家庭的一份子》當中,到底應該是“家具”還是“傢俱”才是正確?當親臨展覽現場,親手接觸、親身試坐每件以關懷人們、帶給人們安心的家具,更能體會 “傢俱,家庭的一份子”的展覽論述:
“就算只是靜靜地待在身旁,也能帶來無比的安心感,和一份溫暖的愛;家人如此,傢俱也如此。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傢俱,不只具備傢俱的使用機能,即便只是安靜地待在家中,也是整個家的一部分,有著家人才有的熟悉與親切感。傢俱的本質讓整個家族融為一體,承載著家庭成員的溫馨,歡笑與淚水,讓生活更加充實、更加豐富。 — 成為家人的傢俱,成就傢俱的家人。”
看完這展覽,除了要注意自己的腰和坐姿、值得思考設計如何能幫助這個世界、安康的高齡社會需要大家一同關懷。更重要的是,好好珍賞我們身旁和家中一直盡力默默支持、陪伴、照顧我們的 – ”傢俱”。(”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加映: SPECIAL EXHIBITION 『為失智症患者蒐集50本書』
除了家具展,同場在這書店的展場中加映一場書展,由觀察之樹為失智症患者與陪伴的家人所選書籍展。失智症患者還會對讀書產生興趣嗎?其實一個原本喜歡讀書的人,即使得了失智症、生活感觀能力有所改變,閱讀時大腦會產生類嗎啡作用,使人產生快樂,提高認知能力。除了閱讀書本的圖文,用雙眼欣賞書本封面、用鼻所聞到的紙香和印刷油墨味、用手捧著書的重量感受和指尖觸碰書頁的觸感,能喚起過往閱讀的愉悅認知。
觀察之樹以失智患者也會有興趣的書本為主軸,設定三項選書基準:
1.“厚度薄、重量輕”– 因失智症患者多為高齡,首要考量書本的厚度與重量能讓握力衰退的長輩無負擔,願意翻頁和閱讀。
2.“視覺主觀感受強”– 無論從書本本哪裡、哪一頁開始都可以直接閱讀,透過簡單的翻閱,讓注意力和持續力較低的患者可以自在享受看書的樂趣。
3.“懷舊,充滿回憶的書籍”–透過充滿兒時回憶的書,並不是為了透過喚起和討論過去的記憶來穩定心靈改善失智症的“回憶療養法”,而是透過書中懷舊場景,輕鬆帶給讀者閱讀的樂趣。
透過上述選書基準,蒐集、推薦50本書給失智症患者,再次享受閱讀的樂趣,甚至可鼓勵失智症的長輩運用繪本講故事給小朋友聽,全家透過共同閱讀可獲得更多感情釋放與表達機會,也訓練分享、交流的能力,從與兒童的互動中獲得成就感,愉快個感受促進心靈昇華,活化大腦,強化長輩記憶力與認知能力。
請問聯絡方式或台灣門市地點
我們對於Karaqri 陪病椅想進行詳細的了解。
謝謝!
您好,我有限的所知 觀察之樹的產品在台灣似乎還沒有門市,但可以從他們的官網這裡聯繫看看 http://www.kansatsunoki.com/ch/contact/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