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nny Chu  攝影:Mary Hsi  部分照片提供:Kunxiang Chen

每一期的問問達人單元,通常我跟攝影師瑪莉都會盡可能把達人們正在從事他們分享內容的實境,拍攝下來跟大家分享。但這一期,恕我們無法做到這一點,雖然的確很想一睹這一期主角崑祥大哥爬山的英姿,但要我們在海拔3,000公尺追隨著他,原諒我需要更多的勇氣。

那個訪談的下午,就讓我們待在平地好好聊聊吧。

崑祥大哥是設計中心原型開發,質感研究部的副理,在設計中心服務了10年的光景,而因為工作內容不盡相同的原故,事實上我跟崑祥大哥並沒有太多的交集,但早就耳聞崑祥大哥愛好爬山的事跡了。跟他訪談過後更能感受他對爬山的熱愛,爬山話題一開,他連聲音表情都不一樣了,那種眉飛色舞,跟平常我看到認真工作,嚴肅討論工事的他,不一樣得很有趣。
崑祥大哥在短短的七年當中,已經踏足了台灣百岳玉山 、嘉明湖、尼泊爾ABC、台灣百岳南湖群峰還有大小劍、台灣百岳無明山跟甘藷峰、馬拉西亞神山、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尼泊爾EBC跟梅樂峰 還有吉爾吉斯列寧峰。坦白說,聽到這些地名的當下,我內心突然冒出了一個小小的聲音:「原來這些地方真的存在,而不是地理課本上的噱頭啊!」這個想法其實相當的愚蠢,在這位爬山達人面前,我盡量克制自己的愚昧,問一些睿智一點的問題。

我聽過很多人小時候不愛吃某種食物,長大後卻突然愛上了它的故事;但我萬萬沒有想到,眼前的這位爬山達人,原來曾經那麼討厭過爬山。崑祥大哥說,大學的時候,因為自己是家裡三個小孩當中,體重最重的,血壓也偏高,所以幾乎每個禮拜都會被父母逼著去爬山運動。那個時候的自己,總是借故缺席;沒想到長大後的自己,卻由衷的愛上了這項活動。我總是覺得山上一定有某一種像病毒一樣的癮,像魔咒一樣,讓許多爬過山的人一染不可收拾。崑祥大哥就是在2012年爬過玉山過後染上的。從此愛上了爬山,後續也報了不同的爬山團,體驗不同高度的山,為自己帶來不同的挑戰。「病入膏肓」時候,不去爬山,聽說還會通體不舒暢呢!

(到不同的地區爬山,一定帶上國旗,更不忘用zenfone拍照留念)

「崑祥大哥,請問你每次爬山都會攻頂嗎?」我一直覺得「攻頂」這兩個字聽起來很內行,所以這一題我問得非常自信,沒想到崑祥大哥跟我說:「其實說『登頂』會來得更好,因為山頂是屬於大自然的,不應該是讓人攻陷的,而是要以一顆謙卑的心,由衷的尊敬她。」啊!的確,「登頂」聽起來真的順耳多了呢。至於是不是每次都「登頂」,崑祥大哥說其實不由自己決定,通常領隊都會用他的專業經驗,去評估團員是不是適合登頂,所以除了行前要多加鍛鍊體力之外,在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身體狀態。血壓、心跳都要密切觀察,沿路也要多補充體力,否則在身體狀態不達標準的狀況下,是無法勉強行程的,他跟我說,其實山ㄧ直都會在,只要身心準備好,隨時可以再挑戰,不需要堅持每次登山都要登頂,享受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旅途中要多補充體力,手沖咖啡,是提神聖品,也是樂趣的一種)

雖然這跟主題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我的確很好奇崑祥大哥是甚麼星座的。當他說魔羯座的時候,我馬上可以理解為甚麼他在工作的座右姳是「以終為始,堅持到最後,持之以恆。」了。我認識的幾位魔羯座朋友,跟崑祥大哥一樣,刻苦耐勞,善於堅持。聽說牛頓、達爾文也都是魔羯座的呢!(小姐你扯太遠了)。

崑祥大哥也跟我說,他現在登過最高的山,是位於尼泊爾,海拔高度6,476公尺的梅樂峰,他希望有一天可以突破,當然,跟大部分的登山客一樣,聖母峰,依然是他們最美的夢想。 崑祥大哥跟我說,爬山跟工作一樣,講求團隊精神,共同進退才是成功的要訣,不應該存在任何個人英雄主義,所以在登山團體中,崑祥大哥總是努力把自己的狀態調適好,這樣就可以隨時協助需要幫助的隊友,也可以幫助整個活動更順利安全。難怪很多跟他合作過的人都跟我說,崑祥大哥脾氣很好也很可靠,需要他幫忙的地方,總是讓人放心。

跟崑祥大哥聊完之後,我知道夏天適合爬百岳,冬天適合爬郊山;跟崑祥大哥聊完之後,我知道每上升1000公尺,溫度大概就會降6度;跟崑祥大哥聊完之後,我知道許許多多有關爬山的知識;但我最珍賞的,是他那永遠把團隊精神放在第一位,作為團隊後盾,為大家帶來安全感的心胸。

我想,他的視野一定是海拔很多很多公尺。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