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scar Hsieh 圖:Oscar Hsieh 部分照片提供:即木facebook 粉絲專業
當木工遇上憨鐵。來自台灣小巷不起眼的工廠,歷經老匠師紮實訓練的兩位七年級生,一位木工車床、一位鐵件雕塑,各自運用引以為傲的技術,互相刺激成長。我們最珍貴的設備,是兩顆創意古怪的頭腦,以及兩雙起泡發紅的雙手,牽起台灣傳統工藝歷久彌新的記憶。
台灣四面環海,氣候四季分明,由南到北,東西延伸因海拔的高低落差大,造就了豐富的植被分佈,不論是高頌入雲霄的阿里山神木,還是國寶等級的肖楠檜木,都是讓木藝愛好者魂牽夢牽的頂級聖品。因氣候及生長條件的特殊,台灣的木頭總帶股特殊的氣味,美麗的紋路,芬芳的氣息,扎實的質地,都是非常優秀的創作素材。
即木工作室,是個以木頭為元素的文創品牌,其創作項目非常多元,從現在文青流行的木頭鋼筆,到貼近生活的日用品都是即木的創作素材,除了創作外,即木—對於木材原生風貌的多元呈現,在無形之中也讓他們的商品多了些許厚實的溫度。
而這一份對自然與木頭的情感,握在掌心轉化成實際的觸感,彷彿白色的船帆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搖曳生姿,讓江邊的旅人留連駐足、讓河岸的白鷺忘卻離灘!這樣的景,和對自然的嚮往,是許多都市人期盼已久的浪漫,渴望從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林風吹起時的那種恬淡、安詳,伴隨樹梢的蟬鳴和灑落的陽光,溫暖飄散在耳畔。
最後藉由木質鋼筆、墨水相結合,揮灑文字色彩,書寫快意人生;透過洗練字句映照千年歷史,古今情懷躍然紙上,源遠流長
以下是與即木的訪談分享 (即木工作室負責人 闕河慈)
問:即木一開始的創業動機是什麼? 請您分享一下當初創業的小故事及品牌的核心思想
答:其實一開始沒有預設要創業,當初會想學木工是因為想學一個比較不會被時代取代的技術,並覺得木工除了是技術外也是一門藝術。除此之外,家裡從事營造背景讓我從小就有接觸木工 , 學成後本想去利用木工專長找工作 , 但大環境對木工技術人員不大友善,所以選擇創業 , 後來接觸到文創後 , 剛好也申請到台中文創園區的場地 , 就開始了即木的旅程。至於即木名稱由來是因為兩個字比較好念也讓人有印象,即這個字是夫人所想 ,有靠近,馬上, 貼近材料 , 貼近客戶,貼近生活 , 另一方面取至諧音帶有速度的印象,因車床的成形非常快,每當車刀落下,切割木頭非常具俐落感,所以也有表現俐落快速的意思在。即木That Wood就是將木頭發揮到極致。
問:現在很流行跨領域結合 , 心理系的背景對您的創作有什麼正面或其他的影響?
答:因為是心理系畢業,覺得本身在表達能力上比一般做木工的同行強,比較能懂民眾心理的需求,因有接手作課程,有些比較難表達的技術美感比較能表達 也接觸到高風險家庭的孩子,性平教育,以及利用廢木材再利用的環境保育相關課程,讓木工手作課程除了技術的傳達外,也多了些關懷在裡面。創作上,心理系教的同理心和正向能量表現一覽無遺 , 因此在許多作品的創作中,也多了點感動人心的溫度。此外,因技術上出道的比較晚,經驗上可能比不上其他同行,但用正能量可以克服很多東西,自認為心態調整及面對挫折的能力是自己的一大優勢。
問:對您來說 , 木頭或其他材質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
答:木頭對所有人來說是天然的東西,在都市叢林中求生存的我們對大自然的素材總有一份親近的感受,另外木材的可碩性大 , 但不可控因素也大,要配合不同樹種的質地與特性去詮釋不同的風貌,才能決定可以做什麼東西或變什麼樣,對我來說,創造出來的作品總是充滿驚奇,這份期待感也是我所追求的即木精神,這樣的變化趕有點像是我們跟大自然相依共存的感覺,作品也反映到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順應自然,那自然必將帶給你出乎意料的美麗驚喜,我覺得是很好玩的。
另外比較大的挑戰是因為木頭的創作是減法加工,消去的很難補回來,以天然材料來說是滿有挑戰性的,但同樣的這也ㄧ再提醒我要認真對待每一塊木頭,珍惜,尊重是我對木頭創作及大自然的敬畏及感謝。
問:在創作的過程是如何選擇木頭總類及來源 ?
答:本身創作時喜歡選用台灣在地的木材,比如說檜木,肖楠,相思木,苦練木、甚至是樟木,這些我自己都很喜歡,雖然許多國外的木材顏色繽紛,紋理精美,但臺灣木材有自己的獨特香氣,是國外木材所沒有的,因為山多海拔落差大的的關係,臺灣木材天生就有比較強的抗候性,要能防寒,抗熱,抗濕氣以及防蟲。因此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生存哲理,像是木頭的濃郁香氣其實是為了防蟲蛀,但這些香氣卻對我們人類是有益的,這點也是我覺得很特別的地方,用在地木材除了象徵堅忍不拔的台灣人,性格也同時再次表現了人,木與自然在這島嶼上相依共榮的生命寫照。
問:為什麼以筆或日常用品做為主要商品呢?
答:目前除了筆之外,也有進行其他創作,主要是藝術類的東西 , 想要做其他人沒看過的意象,目前有結合木頭及金屬,但我覺得這不叫工業風,許多人看到金屬都會連結到工業風或相關風格,我們比叫希望是保持生活感,貼近一般人生活的空間,原質感,盡量保持素材原來的風貌,這樣反而有另一種風味,比如說鐵鏽的紋理,木頭的質地和香氣,我比較強調原生感覺。另外我也非常願意分享技術,及材料來源,強調創作就在生活中,其實一般人也能在日常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我們的生活風也不侷限於日用品,而是接觸,手做的感覺,藉由觀察與體會材料的關係,」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動手搭配出屬於自己的自然生活風格。
問:即木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答:我認為我加工的方式,會有自己的風格,細節處理有獨到的見解,主要是對原生質感的堅持,賣給客人時我會強調摸到的是原生的木頭,創作時不大喜歡噴漆,因為這樣接觸到的就不是木頭了, 比起漆料,木頭因該是比較珍貴的存在,所以我會希望讓原生的質感融入創作中,因為材料會有不一樣的溫度,也會跟著使用者的日常保養及使用產生相應的變化,比如說一隻筆你用久了摸久了木頭表面就會與手上的油酯結合,自然有油油亮亮的質感,另外自己的筆自己接觸保養,當它又變得新的一樣的時,心裡會是很開心的。
所以對我們來說,與其用很多後加工增加筆的售價,倒不如和消費者分享木頭的知識和溫度,當人和木頭有了互動,情感是不一樣的。我相信當消費者拿著這樣的筆書寫文字時,更能讓文字昇華成風度翩翩且富情感的優美篇章。
問:有沒有一件作品或專案讓您印象深刻?
答:曾經入選2016台中十大伴手禮 , 花草禮盒 , 除了獲獎外 , 因花博的緣故 , 與其他創作者合作 , 後來很意外得獎 , 因當初的靈光一閃 , 居然得獎 , 給我很大的鼓舞 , 回想起來 , 是很大的起步激勵 , 不要想太多 , 拿出行動是最好的方式。
另一件是最近回去原本學做筆的木工教室複習的感受,老師有介紹新的機台和技法,但沒想到的是,對於制筆駕輕就熟的我來說居然是個很大的挑戰,也讓我再一次意識到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保持初心和虛心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最後的成品對我來說雖然有瑕痴,當下有挫折 , 但我學到更多的是那份初衷,找回初心是很重要的,回去上課時能獲得更多知識,因為一件事做久了你會覺得這件事就該這麼做,也就麻痺了,回去上課除了能增加技術及專業上的深度及厚度,也能讓我細細品味許多道理,很多事情要虛心學習才能獲得更多,找回謙虛的精神 , 和初心,能在創作的漫長道路上添上更多色彩。
訪談到了尾聲,即木也提到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即木,那便是用原生的溫度,佐認真工作調味,用悠哉的生活態度,自然而然的與人分享快樂。希望購買即木商品的朋友都能在掌心感受那真切的自然悸動及原木溫度。
『無論是在春光燦亮的朗朗晴天,溽暑難耐的夏日,或落葉紛飛的秋冬之際,茂密的森林彷似洶湧的綠色波濤,總是送來陣陣濤聲和沁人心脾的涼意。在陽光透過葉隙糝落,詩意閃現的片刻,你可以循著鳥兒靈盪足跡漫步林間,更可以穿越群樹颯颯笑語中的光影瀏覽天地光華;可以在綠色潮浪揚起或紛落,聚攏或四散的間隙騎浪滑航;因著詩意,你得以窺見柴山上浮躍的詩篇,可以透過大自然晶亮的眼瞳與天地對話。』 張末 . 〈戀戀柴山〉
即木傳記
專業經歷:裝潢木工乙級技術士
內政部核可建築物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
傳統木工車床推廣者(師承藍湧景)
台中市合格街頭藝人
特別經歷:2016台中市十大伴手禮 精品類 首獎
2016玩具銀行木質玩具競賽 佳作
2016台中市好禮標章認證
台中市藝術亮點計畫特色店家
艾波學院-兒童自力造屋工作坊 基礎木工課程講師
2017台灣文博會 好店串聯 入選
展覽經歷:「創藝世代 綻放臺中」聯合文創成果展 參展廠商
「匯藝」1916文創工坊 業者成果聯展 參展廠商
「金呈木作」草悟廣場慢聚落 展售活動
台灣設計X全球發光 台灣學生國際設計競賽獲奬成果展 展場規劃執行團隊
台中大里軟體科學園區台灣文創藝術博覽會 戶外裝置藝術施工團隊
香港-市集生活實體展售
2017台灣文博會「趣活」台灣檜木竹節筆新品展示
媒體報導:中視60分鐘 節目專訪
HERE雜誌 上癮台中專題報導
台中好生活月刊 專題報導
台中文創雙月刊 專題報導
台中教育廣播電台 好樣青年讚出來節目專訪
TBC群健有線電視 節目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