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mothy  攝影紀錄:廖小熊

ASUS 總部位在人文自然薈萃的關渡地區,相較於市中心,更接近於大自然(關渡因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口,是非常重要的侯鳥棲息地,以及台北市最大的濕地),通常「看看設計」編輯群要去看設計類相關展覽都必須往台北市中心方向移動,但這期「看看設計」非常特別,是往關渡以北,更有濃厚河港、老街風情的淡水方向前進。在關渡以北以設計創新為主軸的展覽不多,意想不到百年歷史的淡水海關碼頭於2018七月重新開啟後,自成非常不錯的園區,兩棟「港務倉庫」更煥然一新成為展演空間,難得展出”市中心”觀點的主題展覽。《新北Beats特展》紀錄新北市的「心跳聲」,回顧2010台灣縣市改制,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城市發展的結構策略也需要轉型,這個城市如何在台北市的邊陲,打造機能完整、擁有自主的都會帶,以及市民生活各個層面的創新,以創新翻轉城市。以展覽傳達創新正影響城市內的環境、能源、交通、人、治安、醫療等現況。展覽分為兩館在兩棟港務倉庫:A館「城市轉型X公民參與」、B館「市民生活X服務創新」。

A館「城市轉型X公民參與」- 以「城市尺度」

以「城市尺度」看新北的地理資訊、數據圖表勾勒新北市結構的轉型。

A館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館中16座木製平台上密密麻麻的房屋建築紙模型,每座木製平台之間從地面標示台北捷運路線、主要河川的地貼,延伸到代表新北市各行政區聚落的木製平台上,模擬新北市整個城市的建設。

這些建設紙模型模擬的城市「建設」配置是展覽為期六周的觀展者,在現場臨時的「Urban Productions Factory新北市自造工場」,自由地以居住者、設計者、倡議者的角色,現場動手做群體創作(co-creation)的方式累積搭建成。雖然是很輕送的自由創作,現場分為三個動作(Action)的紙模型,引導著觀展者去思考“何處是你理想中的宜居地點?”、“期望擁有什麼樣的城市設施與硬體建設?”、“想居住在甚麼樣的綠色環境中?”,傳遞我們居在一個城市中,應該要思考的基礎要點,而且應該是每個居民可以參與去建設的。

三個個思考、三個動作,五張紙模型版型,觀展者卻能打造出突破框架的建設,附著了許多人的想法與意念在這些模型中。

 

B館「市民生活X服務創新」

A館如同鳥瞰城市,B館則突然以空間和物件安排,從「人的尺度」看新北,以人從小到大、到老的生命階段為軸,運用情境體驗展示設計,呈現新北市已在進行、與人相關的政策創新,十項服務創新。政府施政歷程與成果相關資訊 、數據,可以如何和觀眾報告呢?在B館中的情境陳列可以看到一種實體般的infographic資訊圖表,搭配簡明說明文字,就非常易懂好吸收。接下來就以現場紀錄照片和大家分享,在B館看到的十個情境場景所代表十項對人民的服務。(可以看照片中所拍到的主題與說明文字)

B1 公共幼托,陪孩子成長更輕鬆

B2 技職教育許一條務實生涯路


B3 便利超商,接住每個挨餓的孩子


進入這區,一定被可愛討喜的迷你便利商店,以及貨架上便利餐點抱枕給萌到。原來是要傳達新北市政府與四大超商合作,推動”幸福保衛站”,提供免費的餐點給需要的孩子,並藉這服務來觀察孩子們以及背後家庭的初步狀況動態,進一步可以回報給社會局社工或連繫學校,能及時伸出援手。現場模擬超商的貨品架上,也陳列了八則新北市政府與便利商店合作”幸福保衛站”這樣社會服務設計案例,細讀每則案例是如何藉“幸福保衛站”接觸需要幫助的家庭。(不小心催淚起來)

B4 好逛好玩、還能創造新職缺


B5 勞動雲,慣老闆無所遁形


B6 救護現場的雲端醫生



B7 這不是科幻片,是新北市警局


B8 生態X文化 為記錄影院

B9 設計一個高齡友善城市


B10送行者的關懷

到了最寧靜的一區,卻也最令人感到莊嚴、自然、回歸初始的心境油然而生。這區中央的木箱,若觀眾願意,還可以親身躺進去,體驗換個視角、體感,感受這個空間感。(很老實說,雖然展中只是一個木箱,空間也非常雅致,只是模擬,但要躺上去感受也是需要一點面對difficult journey的勇氣。)

新北市幅員廣闊,又環散於台北邊陲,忙碌的市民、居民多僅關注在自己所住的行政區,對新北市改制至今,可能不盡了解到底發展了什麼與市民、居民密切相關。藉《新北Beats特展》所傳達設計、體驗設計、情境設計的方式,讓觀看者能輕鬆閱讀,更加讓人明白,原來創新正實際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系統中。其實不只是新北市,看完這場展覽後,都值得多一點認識自己所居住的行政區大小事,更能了解城市與我們之間的運作關係。對設計師而言,則進一步可以學習、思考如何將原本非常理性或生硬的資訊,藉情境設計來傳遞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