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z   攝影:PCADCID2
人類的視覺仰賴光,也能夠因為光線變化而產生許多視覺效果。光本來是虛無飄渺的,我們知道它在那但卻抓不住它。直到人們發現了火、直到特斯拉發明了燈泡,我們開始能夠製造光把光具現化。

在幾十年前電子產品剛開始誕生發展的時候,人們常常用冷冰冰來形容電子產品;那個時候電子產品對於人們來說只是個普通的、沒有感情的工具。而科技演化到現在,各家科技大廠開始運用光-來幫助產品表達它的情緒、狀態等等,藉由光的流動、顏色、閃爍讓使用者跟產品多了一層情感上的連結,讓科技少了一絲冷感。例如ASUS Zenbo,兩側的燈光會隨著活動及心情變換。

又如日本的光雕團隊-TeamLab是現今非常有名的光線運用專家。在今年一月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他們展示了利用光雕投影線條展現光的流動感的互動漩渦,配合設備捕捉動態讓整個場景能夠跟人們產生互動效果,充分展現了光的型態、形狀、空間感與互動性。

光線視覺效果與運用互動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我們開始思考光有哪些有趣的形式以及運用方法。就像一開始提到的,光本來是虛無飄渺,我們都抓不住它,除了…李立群!記得1986年李立群經典的Konica廣告詞最後一句-它抓得住我! 一次OK!

相機抓的住光的軌跡以及型態,這也同樣引起了後印象派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的興趣。1949年Life雜誌的攝影師吉恩米利(Gjon Mili)在法國南部拜訪了旅居的畢卡索並且向畢卡索展示了自己所拍攝的利用長時間曝光捕捉的滑冰者動態跳耀動作,由此激發了畢卡索的光繪靈感,創造了多幅令人驚豔的光繪畫作品。

(不要懷疑,照片裡那像火雲邪神一樣帥氣不羈的拖鞋阿伯就是畢卡索本人)

另一位現代的芬蘭光繪藝術創作家Janne Parviainen也利用相機拍攝的光繪進行創作,將人與物的型態用光筆纏繞堆疊,纏繞出城市與場景的空間感、堆疊包覆人們的型態。(可以點這裡看Janne Parvianinen個人官網上精彩作品)

這些相片大大激發了我們的創作魂,於是我們架起了攝影機!找了個空會議室!招集好人馬就立刻在設計中心開始了我們的首次光繪創作!

首先,光繪創作必須的拍攝道具當然是-相機! 手機也能夠找到光繪軟體但拍攝效果大打折扣,可以做事先練習用。

相機的理想設定值如下:
快門:根據需要用B門或T門拍攝
光圈:F8~最小
ISO:100~800

準備好設定後將相機用腳架固定好。準備好拍攝的光源道具,就可以開始拍攝囉!

看看我們多麼的有創意,光源從基本的螢光棒、手機、手電筒以外,還準備了電競變色光鍵盤!甚至出動了一台ROG筆電!
我們首先利用手機軟體PABLO小試身手,但由於成像結果太差,最後我們開始利用光劍玩具揮舞背景製造出剪影效果。

我們接著創作了一系列的剪影小故事(大家一起來看圖說故事?)

手機已經無法滿足玩心大起的我們,於是我們開啟了相機開始認真的光繪創作,誰知道...代誌無係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我們手中的光可以說是完全不受控制,看起來簡單的小插圖是我們花了一個小時後最完整的作品
猜得出來是甚麼嗎?依序是筆電、奇異博士的魔法陣、林正英的鬼畫符(自我放棄狀態)。

兩個小時後開始熟悉相機的我們終於開始產出足夠辨識度的光繪創作!!!(可以看得出來嗎?)

還好這樣的情形並沒有持續太久,我們開始發現利用物體定位更能掌握光的動線,於是開始進行了有物體定位的描邊創作。

我們嘗試利用人的肢體動作定位,畫出更複雜有趣的圖像。一開始的定位練習,左圖:有點像坐在椅上電流串全身一樣!?或是右圖:被電的米其林!?
經過一翻嘗試與波折!

終於!!我們開始產出有趣的作品了!!左圖:馬達加斯加的狐猴王!?蜘蛛人!(猩猩人?)仔細看這張雙色的圖動用了兩人創作喔!)
美猴王!背後的紅毛、身體、尾巴皆由不同人同時繪畫。(越來越抓到訣竅了!)

四個小時後我們最能展現光的空間感立體感的最終作品終於誕生!!!!!四人的合力創作,利用纏繞人物線條、不同的色光製造層次、筆電的螢幕畫出剪影,身體與臉的不同部位分工合作,誕生這次工作坊的代表作。

經過這場光繪工作坊,體認到看到許多超美光繪作品的誕生,果然不像預期中的那麼簡單,一開始想要達成的空間感、藝術感等等,完全在初次嘗試、貧乏的光繪技術下無法充分嶄露我們的實力!但看來我們也很有畢卡索的天賦您說對吧!

最後跟大家分享創作的幕後花絮:

創作過程,一種優雅、享受、儀式的感覺。

看看這位仁兄的英姿!(佛光普照、萬佛朝宗!)

光繪失敗,變身鬼影追追追。

三人創作,好像某種宗教儀式、作法的概念……

這場儀式,三人合力產出結果。嘗試拿著ROG筆電在背後努力的揮舞

探索更多來自 Asus Design Cent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