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mothy Liao 攝影:廖小熊

文字是自古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產物,突破人與人之間聲音溝通面對面的限制,藉文字將語言、訊息、思想傳遞更廣,更能留存。而字型隨文字的出現而生,自小時候歷史課所知最早楔形文字出現至今,各種文字的字型可說是每個時代生活設計的基礎建設。文字量數以萬計的漢字,更是全世界不易設計的文字。每一個漢字的字型都是必須一個一個獨立設計,字型設計師就如同在字的汪洋中,一筆一畫去設計,架構出文字汪洋中浮起的新生地,這也是由字型設計公司- justfont 所策劃 字型提案概念展 -「ISLANDS 島」展名由來。「島」是字型設計師的象徵,甚至是在汪洋中默默存在的孤島,字型設計師默默地完成數量龐大的字型設計作品,供社會、人們使用著字型,很少人明白字型設計工程的浩大與貢獻,因此少有人投入漢字完整的字型設計工作。

justfont 字體設計師也親自開設「字型系列課程」,包含不需要設計基礎就能參加的[識字課],以及進階教授操作專業造字軟體去設計字型的[造字課]。[識字課],認識如字型大小與文字重心所影響視覺上認知、中文字部件的架構、文字筆畫的黑白平衡、筆畫的骨肉關係、筆畫的下筆角度與起收筆細節、‧‧‧‧‧‧等字型設計中的眉角,進而引發人們對字型的興趣,更有動力去創造字型。三年來已經有數百名學員上過這系列課程。這次「ISLANDS 島」字型提案概念展就是 justfont團隊 與 五位曾經參與 justfont[造字課]的設計師聯合起來,展出他們對於台灣對於字型應用需求的觀察,設計出屬於台灣的字體。
「金萱全糖」
首先,我們直接先看策展團隊justfont的作品。justfont在2015年以台灣手搖茶為名設計的「金萱」字型發起群眾募資,而聲名大噪,也讓民眾明白2000年後幾乎沒有台灣自行設計的新字型,原來我們生活中看到的字型大多是採用日本、香港所創造的漢字字型,台灣所開發的字型不多,又因盜版風氣影響,原有的字型廠商只好轉型。最終justfont「金萱」字型募得超過新台幣兩千五百萬元的支持,成為台灣群眾募資成功案例之一,也突顯了台灣民眾對於字型美學的關注。這次justfont展出的是「金萱」家族最新發展中的重量級新成員 -「金萱全糖」體。justfont將做字比喻成“焙茶”,是需要持續焙製鑽研,以手搖茶概念代表發展「金萱」系列字型。這次展出的「金萱全糖」是運用寬筆優勢帶出醒目視覺衝擊的「粗體」、類推還有「金萱微糖」代表「細體」表現明體的細緻與優美、「金萱半糖」代表親切與可愛的「中等體」。
「台灣道路體」

只要走出門,走在路上,我們天天都會看到最醒目的文字字體就屬“交通標誌”所用的字體,道路標線文字訊息大大印在柏油路上,已經習以為常,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更別說去欣賞、了解其字體的設計,更別說去探討它的設計是否已經最佳化。設計師劉獻隆因觀察道路上字體的取材和定位, 所設計”瘦瘦高高,從道路標線發想的字體”-「台灣道路體」,重新喚起了字體設計的應用範疇不僅止於包裝、視覺效果,更與安全指示、環境指示有關係。「台灣道路體」一發表,就在字體設計社群受到關注 ,從道路上字體引發的靈感趣味之外,「台灣道路體」瘦長的窄體比例,更是回應字型市場對「窄體」的需求。例如屬於垂直狹長的台灣招牌與平面刊物,因版面空間狹長擁擠,常需要壓縮字體,「台灣道路體」是狹長版面編排不錯的選擇。從道路文字發展出來,也使「台灣道路體」特別適合用於表現移動、都會、旅行的主題意象文宣上,是功能識別與風格美感兼具的字體。

「淚體」
字體如其名,一看到這系列類似用淚滴、水滴流暢線條構成的字體,可感受得到其中蘊含情感,就如概念描述”淚滴畫字,散落成詩” 。設計師楊宗烈所設計「淚體」是結合明體的“橫細直粗”架構,將淚滴形狀畫作文字筆畫的點和撇捺,以及書法的”細緻筆運”,融合圓體與針筆書寫的現代感線條,加強手寫字體在線條端點積墨的特徵,富有手寫觸感。刻意設計字體中部分點與筆畫之間不相連,使字裡行間如同有空氣與光線流動,流暢的淚滴形狀散落在文字當中,使「淚體」字型表情更加豐富,也讓它曾獲2016 日本森澤 Morisawa Type Design Competition 日文部門 票選人氣獎的「淚體」。

「凝書體」
設計師施博瀚靈感來自生活,擷取凝霜在動靜之間“凝”的意象,設計出「凝書體」。融合結構正方、具有穩定骨架和書寫流暢筆韻的印刷明體,筆形細節的處理思考握筆運行的力道變化,理性、優雅,不會過於冰冷,排印的版面透出凝霜般溫潤清透的質感,能應用的範圍相當廣,就如現場產品包裝應用可見,從木炭、肥料、化妝水、肥皂、鮮奶、診所、‧‧‧‧‧等等,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都不違和,帶有清新的誘惑,若在市場上出現可能會讓客人荷包不保。「凝書體」曾獲2017 金點設計概念獎首獎。

「日日新」體
曾獲justfont 第一屆「造字鼓勵元」獲獎作品,“脫胎自舊廣告,摩登時代的字型印象”。設計師陳冠穎發想自日本「明治—昭和」年間,在台灣舊報紙廣告上常出現的手寫圓體,透過對20世紀初台灣文化研究及字體設計,嘗試揣摩當時廣告師傅手書字體設計筆型、架構的摩登韻味。當時的圓體跳脫手寫書法體侷限,融入了圖像觀念,視覺構圖性非常顯著。現今回顧起來,透露出迷人的懷舊氣息。陳冠穎以現今美學角度及媒介重新演繹製作,藉由部分圓角的處理,將舊有文字風貌保存,並注入到現今字型設計中,開創出另一種圓體可能性。

「激燃體」
聽到這字體名稱就已經讓人感到激昂!一看到字體設計的視覺衝擊力十足!原來,「激燃體」是設計師 林芳平對集會遊行與運動產業、娛樂產業、促銷廣告所使用字體的觀察,發現對於表現「大聲量」的字體需求非常高,進而激發設計的動機。「激燃體」筆畫相當粗重,沒有任何曲線,為了表現出卯足全力吶喊的視覺聲量,以「滿」的飽和量感來呈現衝撞力道,並以「斜」來加強呈現衝出去的速度感。「激燃體」不僅明顯具有能大力表達訴求,也能表現出娛樂性。在這場還算平靜的展場中,看到「激燃體」的設計應用,都不禁燃燒起內心的小宇宙。

把字體帶回家
雖然展中的字體設計多數是尚未完成上市可使用的提案,策展團隊也用小巧思,讓觀眾可以將各個字體的概念核心能帶回家。有六款字型提案筆畫明信片可做為樣品;六款字型提案「島」字紀念章收集DM,藉由蓋印章加強對六款自型的比例印象;六款字型提案應用布章扭蛋,可燙黏在衣服布包上,隨時記得好好欣賞生活周遭的字體設計的美感。
透過這場展覽,可以體會執行一套字體設計的工程非常浩大,尤其是千上萬字數構成的漢字系統,是需要非常大的動力、毅力才能精雕細琢而成。更能體會策展團隊以「ISLANDS 島」為主題,因為近年台灣自主開發的新字型更是屈指可數,能看到六款由台灣自主提出字型概念提案,真如同在無邊際的大海上看到前方有美麗的小島,哪麼稀有,也是個開端。期盼陸續有更多優質台灣創造的字體誕生,建構屬於台灣的識別與日常美學基礎。

「ISLANDS 島」字型提案概念展 是2018年3/10 – 5/6於台北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展出。
更多關於「ISLANDS 島」字型提案概念展與台灣字體發展資訊,可隨時關注「字戀週報」-JUSTFONT BLOG
想多了解justfont「字體課」可點這

後記:
離開「ISLANDS 島」字型提案概念展後,回到日常生活中,突然發現,生活中的任何字體,也都像是大海中的「島」在眼前浮現出來了!證明只要我們願意留心觀察,很多習以為常事物的獨特將會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