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mothy Liao 圖/攝影:廖小熊
2017年底,來到了首爾東大門廣場,其實本人原本只是想親身體驗 Zenfone 4亞太區代言歐巴在這裡無比帥氣奔跑的路徑,以及實際感受一下由永遠的建築大師 Zaha Hadid所設計在首爾的代表作DDP (Dongdaemun Design Plaza) 東大門廣場,這號稱世界最大規模的三次元非定型建築。但很不巧地遇到歐巴跑的路徑局部在施工,因此無法親自在現場自拍重現當時的場景。正當感到有些可惜的時候,突然在DDP展覽館旁看到一座非常眼熟的巨大物件,再仔細一看,疑似Luigi Colani (路易吉‧克隆尼) 的貨車卡車頭!!再近看,原來是Luigi Colani的特展《Luigi Colani Bio Design Codex – The Future is in Korea》第一次在首爾展出!這個發現,非常令人振奮,來對了的感覺!但同行的年輕設計友人並無如此振奮,顯示,可能要有些資歷的設計工作者才會對Luigi Colani有強烈的感覺,哈!
Luigi Colani到底是誰呢?我第一次知道Luigi Colani大約是在1999年,那時,我正好在學習工業設計的產品設計課程中,一項產品設計專案作業的主題是「仿生設計」,當時的指導教授即以Colani的代表作品為例子來說明何謂「仿生設計」,絕對忘不了的就是他在1970年代所設計的重量級作品,他的第一輛流線型概念貨櫃車-“Colani Truck 2001” (也就是這次展覽售票亭的造型),為他在交通工具設計領域中”仿生設計”見解的代表作,特別在當時主流大量工業製程、直線有稜有角的工業設計美學主流中顯得非常叛逆。(延伸閱讀: Colani汽車設計理念訪談1、訪談2)
另外特別印象深刻的是Colani為日本知名相機品牌設計多款的概念相機,幾款提案設計好像海底生物的流線,衝擊當時正在學習工業設計的小小心靈,不禁讚嘆,在當時相機的設計普遍走向非常工業機能感的主流,Colani竟然可以再提出非常跳脫框架的設計,附著強烈的人體工學語意、未來科技感、如同科幻電影中的夢幻道具,並非常有理地解析、師法最原始的自然中的原理,讓我深刻明白「仿生設計」的力道,能駕馭「仿生設計」不僅止於表象的工業設計師,是非常需要深厚的造型、機能、符號、意涵之間轉譯的功力。
Luigi Colani除了在工業設計領域創造出無數設計經典之外,1928出生於德國柏林的Luigi Colani更是當今難得設計生涯非常長青的設計師。有機會可以親眼看到長青設計大師的作品實物,令人期待,二話不說就買票進去DDP設計展覽館看看。
從DPP設計展覽館自動大門進到展場的過程,在視覺與聽覺上可以感受到濃烈的未來感,瞬間浮現Luigi Colani的作品在Zaha Hadid極具有機流線造型的東大門建築展出的另一層次象徵,好像兩位大師設計的對話,交集出“有機流線”次元,增強、襯托出每件展品所傳遞出「仿生設計」的意義。
年過80的超級資深設計師Luigi Colani作品所跨設計類型多樣,這次在首爾展出的品項除了如同夢幻交通工具設計之外,從文具、陶瓷器、工具、家具、服裝、時尚配件、資訊影音產品…等,甚至到建築造型設計模型,涵蓋範圍很廣。雖然我個人更期待能有大量Luigi Colani 的交通工具1:1原型就更震撼,但現場算是滿完整展現Luigi Colani 的Bio Design理念與實際案例,疊加出仿生設計風格的lifestyle。接下來,大家分享我在現場實拍的作品。
陸上交通工具類
Luigi Colani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算是交通工具,其中陸上跑的概念車特別多製作成1:1,甚至有車廠在他發表概念原型之後與他合作打造實車,或委託他設計上市車款。無論是實車或是概念車,Luigi Colani 掌握Bio Design中的空氣動力學機能造型,不只是看起來超未來、科幻,也強調藉由仿生,將極度流線造型導入能減少風阻,使交通工具在地面上奔馳更有效率,節省能源消耗。
Future Supercar T600 (挑戰極速時數600公里的概念車)
Study for a Motorcycle Frog
Veicle Reord 2 wheels
Reord 3 wheels model Colani Truck (傳說將在中國生產版本)
經典的Colani 卡車也延伸設計製作成玩具車。
海上交通工具類
Supercontainer Sakura Naru 貨櫃船
空中飛行器類
Luigi Colani 在飛行器設計上引用仿生自鳥類、魚類的高流體力學造型特徵特別顯著。
Dolphin AirplaneStealt Airplane project model
Trophy Race Plane
High Speed Plane (2005)展中作品也許有一定的年代,在模型的製作細節可能不及現在精密的數位加工技術非常成熟的產品原型精緻,當然,也不禁讓人讚嘆,在可能比不上現今模型製作非常精密、擬真的時代,從Luigi Colani設計的模型仍能展現他掌握Bio Design非常流暢的3D立體造型變化,不受製作技術限制,更彰顯出Luigi Colani掌握造型設計的純熟度,具有藝術般的高度。深刻感受Luigi Colani「仿生設計」掌握自然有機造型原理的深厚功力,設計出非一般人造工程邏輯想像的3D構成,如同自然生成、的有機量體,看似有機卻又帶有俐落的氣勢張力,至今似乎無人能及。無論是否是為了量產、為了銷售,Luigi Colani非常明確、強有力地將Bio Design理念投注於所經手的每一個設計,無畏在過往非常講究工業工程、商業導向的工業設計市場可能造成的理念與喜好衝撞。就如展中看到一段他的「仿生設計」法典(Bio Design Codex)理念:
“Earth is round. All heavenly bodies are round and move following elliptic orbits, the same round shape of the globe is found in the microcosm, in the infinitely small: why should I adapt to the mass concept of a boxed world?” “地球是圓的。 所有的天體都是圓的,並且沿著橢圓軌道運行,甚至在微觀的無限小世界中(例如分子、原子)也同樣是圓形的世界:我為什麼要遷就大眾的方盒世界觀?”
可能從本來就非常講究流體力學造型美學的交通工具來看仿生設計可能還理所當然,Luigi Colani也設計不少原本最屬“方盒”世界觀的家電、3C電子產品接下來看看Luigi Colani如何將方盒架構的產品帶進仿生設計。
電子產品設計類
電視機與電視櫃
音響 (考量聲學的仿生,到每個角度有完全不同構成感)
桌上型電腦 可攜式電腦專用手提箱
汽車音響
128KB的口袋微電腦 (支援八國簡易翻譯,日曆,日記,電話簿,世界時鐘,貨幣換算)
筆記型電腦
看到非常熟悉的筆記型電腦,可以明白Bio Design在這類需要薄型易攜帶的產品上是真的比較難發揮,但看得出來非常考量人因工程的硬體介面指示設計安排。
行動電話外接遊戲搖桿與T90相機
家具設計類
Bio design 在家具單椅設計上發揮淋漓盡致,在造型視覺上就帶來舒適的語意,但也看得出來生產製造的難度。(可惜現場不能試坐)
Alien Chair (1968)
“TV-Relax” Chair (1969)
Lounge chair (1967)
Zocker Chair (1972)
陶瓷器皿設計
建築設計
現場唯一展出的建築模型曲面上,直接以手描繪曲面輔助線,更清楚看出曲面的走勢。(這模型真的太仿生了,可能受模型顏色的影響,越看越有種軟體生物的感覺)
其他日常用品
現場還有其他擺放在櫥櫃內、尺度比較小的日常用品、文具、配件等。
若對全球著名工業設計師熟悉的人,在看了“超超資深”設計師Luigi Colani哪麼多的「仿生設計」作品之後,可能突然浮現另外一位也以擅長仿生設計著名的“資深”設計師Ross Lovegrove,不經意會做些比較。非常巧的在現場還可看到Ross Lovegrove對Luigi Colani的「仿生設計」評論解析的訪問影片 ,評論Luigi Colani是“無懼fearless”地以「仿生設計」邁進未來的生活,或許也可以說是“無懼”地藉「仿生設計」將未來帶給過去與現在的人們。
Luigi Colani有著強大、堅定的「仿生設計」信念、哲理,而能將展覽名稱運用“Codex法典”來命名,所以整個展覽不僅現場所看到的設計產品原型讓人回味,更有價值的是讀取展中所傳遞Luigi Colani的「仿生設計」法典(Bio Design Codex)理念文字。
特別忘不了在展館超高牆面的高處播放著Luigi Colani Bio Design Codex理念影片(震撼的畫面和配樂,讓整個展覽空間更廣闊),畫面從宇宙帶到地球,帶到地球上的自然,再進一步帶到現實,地球與其上的生態已經快負荷不了人們所帶來的汙染。
“Biodesign is the futuristic extremisation of the organism and invites man to return to living in turn with nature.” “仿生設計是極致有機的未來主義,並使人們回歸自然生活。”
“Biodesign is not only a shape language but also a lifestyle based on respect. It teach us how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people!” “仿生設計不僅是一種形態語言,也是一種基於尊重的生活方式。 它教會我們如何與自然、與人和諧共處!”
帶來未來感的「仿生設計」Bio Design,更有趣的事情是這“未來”其實是非常、非常回歸本質、回歸“自然”。提醒人的“設計”創造之於“世界”、“自然”、“生態”、“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真正的美” 、“責任”的關係,重點不在於是否有仿生造型或機能,而是如何能像自然界之物,與自然和諧,不損害自然。看網路上訪談影片中的印象,Luigi Colani一向說話滿霸氣,在這次展覽主影片的最後,卻有段特別開懷、謙遜的口白的彩蛋:
“COLANI DESIGN IS 90% FROM THIS GUY UP THERE. AND 10% I’M JUST A TRANSLATER AND THAT’S ALL.”
以3D哲學家自居Luigi Colani強調將科學、藝術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設計,強調自己的設計其實90%都是由在那裡的”祂”所設計,他僅是個轉譯者,就這樣而已。果然是與造物主合作的設計師!(想想能說自己是造物主的轉譯者,還是很霸氣。)
《Luigi Colani Bio Design Codex – The Future is in Korea》特展從2017.12.8展至2018.3.25,推薦大家有機會去韓國首爾走走,逛到東大門設計廣場時,不彷去看看。最後,分享我在現場走一圈的紀錄影片。
Colani online museum:
https://www.colan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