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Jenny Chu 圖片提供: Hali Lin
身邊總有這樣的一個人吧? 無須負法律責任或是擔心鬧出人命的話,你大概會想找機會把她/他的腦袋剖開,一窺裡面到底裝的是甚麼。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號人物,林利津 (哈利)。
坦白說,想要訪問哈利,多少有點私心,她在設計領域裡面懂得那部分,剛好是我完全陌生的區塊。真的很想透過訪問跟她偷師,能偷多少算多少。
哈利是我們這邊的互動設計師,所有設計只要需要聲光效果、互動裝置,我們第一個就會想到她。我看過她隨便銲接幾條電線,按個鈕,另一頭的燈管就會亮;我看過她隨意敲敲鍵盤,喇叭就發出電子音樂;每當我驚呼連連的問她是怎麼辦到的,她總是很輕描淡寫的說:「那很簡單啊!」彷彿我剛剛只是問了她怎麼呼吸的一樣。
跟大部份的人一樣,哈利小時侯也被父母逼著學些什麼,除了羽球之外,哈利還選擇了打擊樂;當然後來也跟大部分人一樣,到了某個階段,因為種種因素而中斷。但哈利現在的成就,絕對歸功於她當時走過而留下的痕跡。
到了大學,哈利重拾那份熱情,再次投入音樂的世界裡,跟幾個背景相似的女生,組了一個叫「逆風少女」的團體,一起創作,一起到處表演。我好奇的問哈利,為什麼叫「逆風少女」?她說:「我們在台灣的生長環境下,從小被逼著追趕,與同齡比較身高、追趕成績、運動賽跑。成績不出色,跑的又慢的我們,是那麼的認真,拼命追趕大家,那如果我們倒著跑呢?那是不是還有比賽的勝利必要?我們可以微笑,輕鬆自在的逆著風慢跑,有一天我們會在跑道的另一端,再次遇到那些之前跑的比較快的人。」聽完之後,我突然好喜歡這個名字。逆風而行,得到的是當中的輕鬆自在,的確,到底是誰說只有勝負可以定奪一個人一件事的成敗?不認識哈利的人也許因為對她不了解而覺得她怪怪的,但在我眼中,哈利是特別的,是有用不完的活力的。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總是帶給身邊的人驚喜連連,我喜歡這樣子的哈利。
我問哈利,她最擅長的是哪種樂器?她說其實她什麼都懂一點,所以她喜歡拚拚湊湊,用不同樂器製造出更有趣的搭配。難怪當我問她她的理想是甚麼的時候,她會跟我說:「學無止盡,跨領域跨到劈腿!」後面當然伴隨一連串的哈式笑聲。我問哈利在樂團裡的角色是什麼,她不加思索的說:「吉祥物兼合成器手啊!」等等,合成器手我懂,但吉祥物?哈利說她表演都會戴上頭套,並不是因為害羞或是怕被認出,而只是因為單純的好玩。後來越來越多人在表演時候都會戴上各式各樣的頭套,反而變成了一種風潮。嗯,有個帶動潮流的同事,我突然覺得自己也跟著酷了起來。
參加過不少比賽也得過不少獎的哈利,當然看過不少展覽。但當我問到哈利最讓她印象深刻的作品,她沒有花太多時間就想到一個很早期看到,非常陽春的互動作品。那是一幅大型輸出的圖,前面架了一支麥克風,當人靠近對著麥克風發出聲音,就會聽到掌聲如雷,跟大圖裡面的觀眾席相呼應,感覺自己就是大明星。講到這邊,哈利笑了,用她一貫的笑聲,她說:「這雖然不是什麼多了不起的作品,但當下我被驚喜到了!原來這樣子有回饋的作品,可以帶給參觀者這種小小震撼,實在有趣!」哈利從此就更注意這方面的設計,也從中獲得不同富有創意的互動設計師所啟發。
哈利的聽覺視覺觸覺都很敏感,我總是相信這樣的人,心思也是比一般人敏感的。哈利給人家的感覺總是非常樂天正面的,好像不曾有任何悲慘的事情降臨過在她身上一樣,但她告訴我,在她念國小的時候,曾經遇到過很皮很搗蛋的同學,天天都要追著她欺負,每當休息的時候,哈利就要忙著跑,忙著逃,忙著躲,天天疲於奔命。聽到這裡,正當我準備上前抱抱哈利的同時,她突然大笑起來,跟我說就是因為這樣,她後來在新的學校跑步都拿前幾名呢! 我在哈利的笑聲中,大膽的推測,她從來不怕那些複雜的數據或是難解的程式,除了因為她的專業知識之外,應該還與她這種,在逆境始終保持一顆比任何人都正向的心態有關。
問哈利對樂團的未來目標是甚麼?哈利說:「我沒有甚麼特別的目標,我只希望大家可以一直保持初心,繼續輕鬆的創作,沒有壓力的合作,最要緊是好玩,直到很久很久以後。」跟哈利談話,常常會聽到:「就是要帥!就是要好玩!」這種很直接,專屬於年輕人的口吻。這種最單純的期許,反而最真實直接。
哈利肯定不會永遠是少女,但我肯定她一輩子都會是逆著風走的,她會勇敢地去逆著世俗既訂下來的框架,用自己的步伐,為自己找到一條最順風的路。
拍拍拍拍拍,妳們都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