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an 圖片提供: Ian
親愛的童年,我又回來了!在經過這麼多年的設計工作,我們仍未忘記「你」是一個這麼有趣的產品。為了找回工作最初的熱情與樂趣,我們將用所學經驗,重新認識並詮釋「你」──四驅車。 因此,這次設計中心原型開發部門WORKSHOP就讓四驅車來幫大家拾回那段美好的MAKER (自造者) 回憶。
體驗四驅車非常具有層次,我們可以從「包裝設計」、「外觀設計」、「結構設計」、「基礎電路」來暖身。
四驅車的經典不只有車,還包含多部以四驅車為題的經典卡通,也驅使一些同事不自覺地挑選購買經典卡通主題車款。玩家第一眼所見的「包裝設計」在包裝外盒上印製四驅車外觀與搭配動漫人物(爆走兄弟),讓使用者對於車與該角色的個性相互輝映,外盒側邊亦詳細說明該車的相關規格與特性。(還有經典吉祥物的聯名款,而且不只是賣萌還非常能奔馳呢!)
在包裝盒上就可以預先欣賞每款車「外觀設計」的吸引力。四驅車「外觀設計」著重在車身上運用大量的流線設計、散熱孔設計、輪框設計以及尾翼設計,除了在視覺上增加速度感,更透過「色彩計劃」的車殼貼紙,讓每台四驅車展現與眾不同的調性。
「結構設計」即表示四驅車的結構,從一打開包裝盒子,見到尚未組裝前滿滿的零組件即可感受四驅車濃厚「結構設計」的重要性。大致可分為車殼、底盤、馬達、齒輪、傳動軸、輪胎、輪框、電池以及導電彈片,而在各元件結合運用大量的卡榫設計,讓使用者無須太多額外的工具即可順利組裝,此設計同時也是四驅車設計中,針對使用者體驗的需求性特殊設計。
「傳動設計」為馬達轉動後(本次workshop選用三種不同的傳動方式,該段敘述以後置馬達為例),經齒輪將動力傳至後輪,而後輪穿過齒冠與綜跨前後的傳動軸相連,再將動力傳到與前輪相連的齒冠,進而轉動四個輪胎,若移除傳動軸就變成二驅。
「基礎電路」為透過兩顆電池的串聯,並利用底盤的機械式開關觸動彈片供電予馬達後,帶動齒輪轉動輪胎進而運作,讓使用者在硬體組裝外,亦可了解基礎電學。
在認識四驅車元素後,隨著我們自身在各領域所學的經驗累積,再透過這次workshop的組裝體驗與競賽活動,對四驅車的組裝手法有別以往,也了解到一部四驅車的誕生,是各領域、專業設計人員所集結出來的產品,能夠帶給使用者快樂的體驗與知識,更讓身為產品中的某一領域專業人士的我們,有了全新的認知。接下來是我們開始動手建造自己的四驅車過程。
就好比產品生產前的備料,首先開始準備好組裝前的每個零件,剪下塑膠零件,塑膠骨的連接設計可提高玩家便利性與外觀平整度。貼上外觀貼紙,在外殼的流線設計也很重要,有助與玩家黏貼。
圖像化的說明書,讓玩家第一次組裝就能快速上手。而且輪胎、輪框與輪軸的配合設計一點都不輸Lego (組裝零件之間非常順暢、配合)。
馬達模組與電池快拆的設計,讓玩家能夠快速與便利更換,而且不需工具。
齒輪的配合,也讓玩家學習到齒輪比對速度與扭力的關係。
電池、導電片與馬達組裝,也讓玩家瞭解到電學基本架構。
最後裝上外殼,衝吧!
Workshop強調的就是「體驗」,原型開發也重在於完美組裝與模擬驗證,因此,四驅車WORKSHOP也不是組完、跑跑軌道就結束了! 我們展開了四驅車極限挑戰賽! 透過三項運動項目的競賽,包含競速、標槍以及拔河來重新體驗四驅車的樂趣,其中競速為讓兩台車在寬闊的道路上,不只拼速度,更是挑戰組裝的穩定度;標槍則是讓四驅車透過前緣黏貼的擋板去撞擊兵乓球,此項目對於速度與撞擊角度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知識水平;拔河部分就是讓兩台車對頂,看誰的馬力或電力能持續較久,和前幾項競賽所保留的電力與戰術息息相關。 (看下方的賽程表,就可以知道 這三場的挑戰賽是多麼的激烈!)以下是比賽的實況紀錄!
競速
標槍拔河
總括而言,拜這次的WORKSHOP所賜,夥伴們確實重返那段我們都曾經擁有,深刻且精彩的MAKER回憶,除了體驗到原來動手做出設計是這麼有趣的一件事,更讓我們身處各領域的設計人員找回工作最初的熱情與樂趣!
感謝「你」──四驅車 再次燃起我們內心最初的設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