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的產品設計,相信在很多設計人的眼中,總帶有其特別純粹,不加修飾的簡潔風格。華碩新加坡設計團隊特別參加了深澤直人在新加坡舉辦的FOUND MUJI講座,希望能一起了解這位無印良品背後的設計推手,最新的創作理念。
找回無印良品的設計初衷
關於無印良品這個品牌,深澤直人一開始是想要在產品設計中,重新找到設計的根本。我們生活中新產品很豐富,但往往被過多繁複的裝飾所迷惑,讓設計師遺忘了原本評價一件產品好壞的標準。深澤想要為產品設計找回原本應有的方向,以無負擔,無裝飾,通過尊重原料和製造工法的思維,去設計生活中的物品,他在將這種理念所建立的品牌,命名為MUJI 無印良品。
經過多年耕耘,無印良品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然而有的時候,團隊內部的設計師忘了這個品牌的初衷,深澤想要幫助他們從其它有趣的產品中去找回靈感。另一方面,無印良品也已經不僅專屬於日本,他希望能夠打造一個國際品牌,融入不同國家的市場。於是FOUND MUJI的專案想法因而產生——深澤帶領設計團隊,深入東亞國家韓國台灣中國和香港,穿梭在各國的傳統器物店面之中,去探訪傳統製造工藝和產品設計。從這些早就不知道誰是原設計師的經典傳統器物之中,去發掘和無印良品有相同理念的產品設計。
(上圖)深澤直人帶領無印良品團隊,在各國的傳統器皿店中,試圖重新發現各種經典的設計。
這些傳統設計,是否符合無印良品的設計理念,有時差距非常細微。僅有少數精挑細選的產品,被內部團隊評為滿足無印良品的標準。比如在中國,路邊隨處可以看到的一種裝水泥的罐子。設計很簡單,非常普通。深澤把它帶回日本,覺得它滿足了我們所定義的無印良品產品設計。有個工人用的縫布手套,深澤覺得設計的很好,他謙虛的說,他自己無法做出這樣的設計,這些產品幫助他們重新找到無印良品的價值。一些簡單的產品,很平凡,隨處可見,生活中也常被忽略。但特別的是,人們不會輕易丟棄這樣的物品,它們就是恰如其分的做好他們的職責,這種經典不會被輕易取代。
通過探訪這些傳統物件,設計團隊試圖將這些好設計帶入無印良品的店面中,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他們。有些設計很巧的塑膠椅子,可惜色彩上太過艷麗,重新改成樸素的白色,就很適合無印良品。中國的明代家具,也給了他們一些啟發。拿掉多餘的裝飾,將其簡化,就設計出了他們的新家具產品。有些木頭材質的拖把把手,握感很好,深澤回到東京,和他的團隊商討,可不可以把無印良品拖把的鋁製金屬把手,也改成木頭材質。他們也好不容易,在中國找到可以生產宋代瓷器的廠家,將傳統的設計重新進行生產。除了找尋產品之外,他們發現中國傳統的建築磚牆,非常實用,堅固和簡單。他們也將同樣的牆面,帶入無印良品的店面設計中。而同時許多符合無印良品設計理念的好設計,可惜由於手工製造限制,或大量生產下無法保證產品質量,也只能割愛。除了尋寶外,也不乏一些有趣的文化觀察,比如在中國巷弄中,有人把拖把掛在建築門口的石獅子頭上,成為晾拖把的好工具。這種自然而然出現的行為,雖然不是該物品設計的本意,在生活中卻很合理。
(圖片來源:翻拍於新加坡 無印良品 FOUND MUJI講座 http://www.muji.com/sg/foundmuji/)
討論與提問:新加坡的傳統物品中,是否也有符合無印良品的設計標準的例子?
在演講過後,深澤與新加坡的一些設計師淺談。從設計師選出的一些傳統器物中,談論哪些是符合無印良品的設計。其中在新加坡公共住宅樓下的公共空間時常可以看到白色圓柱的桌椅。桌子中間圓柱和椅子直徑的比例非常協調,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這是非常好的設計,可以說符合無印良品的標準,但後來延伸出的彩色版,則太過裝飾性。這樣的物品無法在店內販售,但或許可以成為店內的陳列物品。另外一個例子也是新加坡公共住宅的特色,我們常可以看到從高樓居民窗戶中,成群的推出來的曬衣服的竹竿。有人提出或許把它弄成白色他就更像無印良品了?然而深澤指出,一般人可能認為白色產品可以代表無印良品的風格,然而這是很膚淺的,無印良品的設計哲學包含更深層次的內涵。另外新加坡早餐店沖泡咖啡使用的水壺,當它還是全新的時候其實產品設計還沒完成,只有隨著使用時間久了,咖啡在壺上留下了很美的獨一無二的印跡,才完整了整個設計。但是這個大小不大適合日常人們在家使用,除非拿來澆花(笑)。不過也不是所有例子都成功得到深澤的認同,比如新加坡有與台灣類似的製作紅龜糕的木製模子,深澤無法認同。
隱性,內斂的設計應該如何進行行銷?
有些好的產品設計,無法從外觀一下就傳達出設計師的理念,需要使用過後才能了解到設計的原意。這樣的產品該怎麼去行銷?
深澤認為,人作為一種同樣的生物,對生活周遭物品的感受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們通過生活體驗感受到的,我們可能只能描述出表層膚淺的信息。但實際上身體體驗到的,比我們意識中所知道的,多太多了。可惜的是,這些潛移默化的體驗非常容易被忽略,所以我們才需要去重新發現它。這個過程我們稱為“noticing the unnoticeable”。當人們看到我們的產品,懂了,能夠會心一笑的認同,就代表設計成功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的“MUJI eye“。追求簡單美好的設計,是所有人都共有的能力。
對於數位互動發展,產品設計師該怎麼去接受這一股科技浪潮?
作為一位華碩的科技設計人,筆者當然也很希望了解深澤對電子產品設計的看法。深澤認為對人們來說,數位互動一定也會發展出帶有普世價值的設計準則,如同無印良品的設計哲學。然而,我們更關注的是傳統器物設計,因為經過千年的發展,已經很成熟。而科技產品數位互動發展還太年輕,人們還在探索的階段。在這個領域,深澤謙虛的指出,他也無法去評判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設計。這仰賴時間的積累,人們會慢慢找到答案。
通過這次的FOUND MUJI專案,無印良品的團隊重新發現並讓人們重視這些經典設計。深澤強調,無印良品的設計哲學,不是無印良品所發明的,而是長期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設計原理。雖然FOUND MUJI專案的產品並非無印良品的設計師所設計,但希望通過這個專案,讓人們用不一樣的眼光,重新去發掘自己的周圍,很多好的傳統設計。只要通過耐心仔細的觀察,便可以重新發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