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玫伶   攝影:Mary Hsi

一年一度的農曆年又要到了,大家預備怎麼過呢?跟很多人聊起,都覺得小時候的過年比較有趣,因為:「有年味」。這是一個很妙的答案,倒底什麼是年味?要是電視購物台,一定會回答:佛跳牆!

我個人是覺得所謂的年味,是由一連串的儀式構成的;年前的大掃除、送神拜拜、做粿、辦年貨、買新衣、全家團圓(打麻將?!)、發紅包、守歲、不洗澡不洗衣不倒垃圾…,雖然(大人)很辛苦,但小孩都非常的開心。現在交通發達、購物方便,一般時間也在買新衣回家團圓,早餐店就有蘿蔔糕了,過年一點新鮮感也沒有,更不用說多數家庭對不做到我上述說的事了。

有鑑於此,本月要特別帶大家走一趟有年味的「設計半日遊」,透過環境、時節、與對應的產品,深深感受一下不同的年~

沒看錯,這次的半日遊就是迪化街。一般人到迪化街,通常會從南京西路或是民生西路進去,但充滿設計血液的人,建議從民權西路口走進(近大橋頭捷運站),過往那裡沒什麼店家,不過現在多了很多有趣的小店,也有名店李亭香和江記華隆肉乾可解解嘴饞。

入口就有一個有趣的點:迪化街新天地,懷舊閔式風格的三樓建築,一樓是開放區域,有放桌椅,看來是附近餐廳的用餐區,今日我們到的時候有劇組在拍,所以就無法分享照片給大家了。二樓力麗集團的綻堂文創空間,有販售傳統文物與藝術展示空間。

靠近年節的這個時間,在建築物二樓走廊漫走,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真的只差鞭炮聲了!二樓第一間是個文物店,擺滿了中日的傳統生活文化,問了老闆為何放日本產品,她沒說太多,猜測應該是氛圍貼近、日本觀光客也多。細看「菜櫥」(展示櫃是用傳統廚房的櫃子,把門板拆掉)裡的各式展品,有劉佬佬逛大觀園的情境,每樣都很精緻、也很特別,看了很開心,只是買回去應該跟Ikea的家具不合。

看看這個杯墊,好可愛~過年送親友或國外友人都好搭。家裡的門神貼似乎沒看過青花瓷風格的。

走廊盡頭是一個展場,最近的假日會有年輕藝術家駐點現場揮毫,也不介意路人要求特別的圖案,說的到就畫得出來,照片中的二隻狗就是我要求的,而書法家是周明翰,現在正在展的「鏡花水月展」就是他跟朋友的合展。

離開迪化街新天地後,斜對面就是李亭香了。說到過年,不能缺的就是糕餅香了,就算平常不愛吃,這個時節也該進去看看。門口綠色的「恐龍」是他們設計的年獸。

李亭香包裝的特色是,會結合傳統民俗,不單只是給個紅色、或是剪紙而且,看下圖的「平安龜」,裡面是花生泥壓成的烏龜造形花生糖,扣除味濃香純之外,造型很討喜、完全中了長輩的心。在包裝上,就延用了「長壽龜」的同一概念,做了個紅色龜殼造型的紙盒,當然就美學來說,中間的那條說明是可以免除的,不過就大眾市場,適時的說明還是很必要。旁邊的年獸,肚子上寫著「打不到」的叛逆字樣,勸大家不要再打年獸啦!

忍不住還是放上了年糕照,口感略乾黏,小時候我奶奶過年時總會去買一條回來拜拜,造型沒那麼好看,約是某種扇型,現在真的很少見了。李亭香的這個年糕,上面的猴子線條切分的明顯又乾淨,其實是很漂亮的年糕,要是塑膠袋改成一般的白報紙,價值會更上一層。

再往前走幾步就是百年「布燈籠」老店:老綿成,牆上的招牌簡單的令人喜歡!裡面有各式造型各式大小的傳統燈籠(不會唱歌跳舞的),都是布繃的,便宜質感也不錯,老實說,把下面的鬚鬚拿掉,就像當代家具店會賣的燈了。元宵節想來點文化氣息的燈,這裡是好選擇。

老綿成隔壁就是知名的「永興農具工廠」,網友的說法是便宜木製品與鑄鐵鍋的好地方,看名字可猜測早期應該是賣鐵製農具的。但這個天冷的時節過來看看,會特偏愛蒸籠與木盤碗,蒸籠是馬上想到滿室蒸氣與年糕香,而木盤碗的光澤與顏色,與柑橘和糖果甜點都很搭,喜氣呀~

直走過涼州街後,就是令人熱氣沸騰的合興蒸糕店,和其他店不同,他們有座位區,提供現蒸出來的蒸糕搭配18號紅色給客人使用,在店裡吃、彷彿在日本和果子店用餐,很奇妙。

所謂的蒸糕,就是將糯米粉放在一個容器中蒸熟,跟狀元糕不太一樣是是「取出的方式」,狀元糕由下頂上來,蒸糕則是要「拍打」出來。某種程度,蒸糕的出場比較有表演效果。從合興的店中,我們學到中式糕點用心做也可以很美、很精緻,搭配不同的在地食材就能很有故事,要是沒註記,我想許多人應該會以為我在介紹和果子店吧!

店裡也有因應年節的八寶年糕,看後面的照片,會發現它是很漂亮很有層次的糕點,搭配茶點應該也很棒,可惜了現場擺設又出現「塑膠袋」外衣。嘖嘖!Re-design傳統年糕似乎是個有趣的題目,大家過年時可以先在桌上拿現成的疊疊看,Prototyping。

心得:好想舉辦年節用品Workshop

半天下來,蒐集到好多關鍵字:書法、蘭花、壽、龜、豬、紅磚、青花瓷、竹、門神、年獸、壓模、蒸籠蒸氣蒸糕、米製品、茶、在地食材、燈籠…,隨便挑二個放在一起都有十級火花,要是那個設計師設計了長壽燈籠,快來通知我去買~

探索更多來自 Asus Design Center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